從資料上看,這三人都出身江南望族,但是和負責這次恩科的禮部尚書孔映冬沒有很緊密的關系,頂多算是門閥之間正常的交際。
陸沉靜靜地看著,忽地失笑道:“他們不會真有這樣的膽子吧?”
蘇云青問道:“王爺,要不要先停了這場考試?”
“不必。”
陸沉平靜地說道:“讓他們鬧吧。”
【眾正盈朝】
西城,貢院。
歷經三場九天的艱辛考驗,來自大江南北的三千七百多名士子終于可以走出這座守衛森嚴的考場,而閱卷工作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今歲恩科因循往年舊例,陸沉并未強行增加新政的具體內容,只要求禮部在才學定優劣,豈能一味偏袒江北士子而失公允?少陽兄,大宗伯今日對你頗為照拂,何必心懷執念?”
姜晦定定地望著這位曾經的摯友,隨即一言不發繞行而去。
約莫一炷香過后,姜晦抱著厚厚一摞答卷返回。
孔映冬用眼神示意其他人稍安勿躁,然后不緊不慢地翻閱姜晦拿來的答卷。
在接下來的大半個時辰里,孔映冬逐一點評這些答卷,起初姜晦還會據理力爭,但是很快柳繼登、楚煒、廉宏和其他同考官也都加入起來,唯有錢讓顧及當年的情義不忍開口。
論學識和口才,這些人自然都不弱于姜晦,明明姜晦拿來的這些答卷都非庸才所書,不至于連三百六十人的名單都進不去,但他們總能找到這些文章中的缺陷,然后義正詞嚴地從各個角度開始批駁。
于是姜晦越來越沉默。
當一眾官員心滿意足地閉上嘴,孔映冬才微笑道:“少陽啊,本官很欣賞你的初衷和堅持,但是如今你也看到了,這些答卷被黷落皆有緣故,我等并無私心作祟。”
姜晦抬眼望著那張如春風一般親善的面龐,一字字道:“大宗伯,難道您真不明白這場恩科的意義所在?”
孔映冬的面色漸漸冷了下來。
姜晦臉上浮現一抹極其失望又沉痛的神情,寒聲道:“江北各地脫離朝廷二十載,秦王之所以要奏請圣人加開恩科,就是要讓江北子民感受到朝廷的恩澤,就是要讓江北民心重歸朝廷,大宗伯此番——”
“姜晦!”
孔映冬悍然打斷他的話,陰沉道:“本官念在你少不更事的份上,一再對你寬仁,你莫要得寸進尺,不知天高地厚!現在本官便以今科總裁的名義,禁止你再胡言亂語,否則便治你禍亂科場之罪!”
姜晦眼眶微紅,慘然一笑,點頭道:“大宗伯之令,下官自當遵從。”
孔映冬冷笑一聲,隨即招呼其他人議定五經魁之位。
至此,今歲恩科甲乙兩榜皆定。
喧囂過后,人群散去。
幾乎所有人臨走的時候都鄙夷地看了姜晦一眼。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