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位文臣情不自禁地看向四皇子海哥。
太子故去,三皇子烏巖又是那樣的結局,那么大景新任太子的人選似乎沒有懸念。
壓抑的氣氛中,景帝緩緩說道:“郡王是否知曉考城之戰的細節?”
慶聿恭回道:“臣不知。”
景帝便示意舍人將如今南境的戰局詳細述說一遍,然后問道:“郡王如何看待后續戰事的進展?我朝大軍此番是否能攻取靖州?”
慶聿恭稍作思忖,認真地答道:“陛下,大軍繼續進攻靖州乃水到渠成,不過臣擔心東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
“你是說陸沉?”
“是,此人雖然年輕,但用兵極其狡詐,不容小覷。”
景帝忽地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說道:“郡王言之有理,這也是朕今日召你入宮最主要的緣由。”
慶聿恭略顯不解。
今日最重要的事情難道不是查明太子之死的真相,并且洗脫他身上的嫌疑,怎會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景帝擲地有聲地說道:“郡王用兵如神,豈能閑居府中?值此天下相爭之際,朕希望郡王可以繼續為大景費心籌謀。”
群臣似乎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
然而慶聿恭品味著“費心籌謀”四個字,抬頭看向龍椅之上的天子,注意到他無比深邃的目光,心中不由得悄然一嘆。
他早就知道,天子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沒人可以阻擋。
便如今日。
【畫地為牢】
不得不說,慶聿恭確實是當世最了解景帝的數人之一。
從“費心籌謀”這四個字,他便準確地猜到天子的心思。
只是即便他能猜到,也無法阻止天子。
在其他人尚且懵懂的時候,景帝繼續說道:“朕觀歷朝軍制,確有更加合理的地方,郡王意下如何?”
撒改等人猛地抬起頭來。
大景立國三十余年,先后兩任帝王都不曾改變景軍的根基制度,那就是以阿里合氏、慶聿氏、輝羅氏、夾谷氏、準土谷氏、回特氏這六支實力最強的部族子弟組建的強大九軍。
這也符合景廉族崛起的進程。
從百年前扎根于北疆草原,到六十余年前逐漸壯大,在吞并了大量部落之后,景廉族形成以阿里合氏為首、其余五姓部族拱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