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擺手:“不用,不是什么機密,莫要樹敵?!?/p>
說著,當即對人群道:“我叫常清,相信諸位應該認識我,今日諸位能過來,是常某榮幸?!?/p>
人群當即傳來“哪里哪里”“這是我等榮幸”的聲音。
待人群安靜,常清又道:“大家都是來賺錢的,那長話短說,接下來,我會拆解盤坯制作過程,將其分為八大環節,大家看看擅長哪個環節,便學習哪個環節。我保證,只要有點底子,絕對能夠快速上手?!?/p>
“好!”
人群轟然叫好,他們就喜歡這么干凈利落的講話,不像外院講習,講起話來,文縐縐的沒完沒了。
常清也不廢話,取來一塊廢料,直接當眾演示起來。
在大數據支撐下,他將盤坯制作過程,再一次拆分為八個環節,更是制定了嚴苛標準。
其實,傳統羅經儀也有制作標準,但這里的標準,更多的是規范“分金線度”和“層數”。
所謂分金線度,乃是以圓心為點,向外延長所作的線,行業稱之為“分二十四位,列七十二分金”。
分層則是盤面圈數,羅盤越大,分層越多,精度也就越高。
一般而言,小盤叫三合盤,大盤叫三元盤,還有更大的綜合盤。
在常清看來,這種只看圓心角,不看羅盤大小的行為,固然有理,但也形成了十分冗雜的體系。
譬如,羅和軒采用的就是“三寸六分五厘盤底”標準。
因為他干脆在羅和軒盤底標準上,又推出了一套更加嚴苛的標準,包括天池大小、磁針長短、盤表尺寸……等等。
更是設計了各種工具,作為篆刻輔助手段。
譬如,游標卡尺。
果然,在他的演示下,原本復雜的盤坯篆刻,在他手里立即成了工序的堆砌,看得外院學徒目瞪口呆,不時驚呼還能這樣?
一圈演示下來,不知不覺已然到了中午。
在回答完一名學徒疑惑之后,常清拍了拍手,壓下七嘴八舌的疑惑,朗聲道:
“好了,今兒演示就到這里,大家中午琢磨琢磨。下午過來確定工序,我再逐個教授,考核合格之后,咱們就分工協作,篆刻羅經儀,賺大錢。”
“常哥,你這法子真是絕了!我覺得我之前背的羅經解定口訣都白背了。”
“可不是,依這法子,之前記的口訣,毫無意義?!?/p>
“難怪常哥十六歲,就能跟公冶靖切磋,果然有東西?!?/p>
外院學徒在七嘴八舌中,戀戀不舍離去,更有甚者,干脆讓人帶飯,要在工坊里用廢料嘗試一番。
常清見狀,也不多言,起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