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年趙桓要去槐花巷,是去見一個人。
精通茶道的汴梁女伎,葉舒黎娘子。
其實趙桓并不是為了茶道,是為了美人。
事實上,太子也并不懂茶道,打心底里也不喜歡茶道。
因為官家喜歡,趙桓為了討父親歡心,才不得不學習茶道。
自從他被立為太子后,千斤重擔仿佛都壓在了他的肩頭。他過得很累,性情也越發敏感。
趙桓并不像他的父親,精通才藝,書畫種種,他也提不上興趣。
趙桓也不像他的皇弟趙楷,才高八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因為官家最愛書畫,因此格外喜歡趙楷。
這個趙楷,曾經悄悄參加了科舉,他的試卷還曾被考官推成了第一名。
官家十分開心,但以為不能讓兒子搶了風頭,于是點了第二名作為狀元。
這是官家的謙恭之德,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趙楷頭上這個狀元皇子的稱號很快流傳開來,朝廷上下,無不稱贊。
官家為了慶祝這件喜事,特地辦了一場皇室家宴,在宴會上大大稱贊,并且進封趙楷為鄆王。
那次家宴,他這個太子不是主角,倒像極了陪襯。
他心有不甘。
官家喜愛上了茶道,尤為推崇七湯點茶法。
好,那他趙桓便一心研究茶道,于是他特地請了汴梁有名的茶博士陸文仲來到東宮。
后來,他又聽說,葉舒黎娘子深諳茶道,新創了青鳳勝雪飲,一時在汴梁傳為美談。
于是趙桓拜托了陸文仲牽線搭橋,去拜訪了葉舒黎,學習茶道。
當年大火那天,趙桓本來要去的地方便是槐花巷,也即葉舒黎娘子所住的地方。
開始趙桓確實是為了學習茶道,可久而久之,他僅僅是為了見到這個人,葉舒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