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包三將人生第一次最無助的時候。
第一次是在包三將十六歲那年,老家鬧了水災,整個村子再也找不出一粒米,鄉民紛紛出門乞食。
背著老娘,包三將踏上了活命的征程。
走著走著,很多鄉民掉隊了,有的投靠親戚,有的餓死病死在了路上。
包三將餓瘦了,腿也走細了。
人越來越少,前路也更加飄搖。
據說,這次的水災漫過了方圓幾百里的土地,遭殃的地方恐怕超過八百里。
有時候他們一走幾十里,碰不見一處人家。
路上流民成了賊,賊多了人家的糧食,那家人便沒了活路,于是又多了一伙賊。
三天沒進一粒糧食,老娘餓暈在了包三將的肩上。
包三將頭昏眼花,最后也實在走不動了,他聽見娘說:“兒,回家,兒,我們回家吧。”
這個時候,又聽說官府的救濟糧送到了老家。
包三將走上了回家的路,幾天幾夜,嚼菜根吃蟲鼠,終于快到家了。
老娘口渴得厲害,包三將去取水,誰知回來后,尋不見了老娘。
不遠處的一個大院里,老娘卻已經咽氣了,老娘靜靜地躺在地上,好像是睡著了。
一旁的大鍋里燒著熱水,兩個滿臉黢黑的漢子一個磨刀,一個燒火。
包三將渾身的血,竄到了腦門。他的腦子來不及想什么,一把搶過了那黑漢子的刀。
包三將生來力氣很大,平常人擋不住他的手,擋不住他的腳。
可現在這力氣竟然也有些可怕。
等到他反應過來時,那漢子的脖子上血已經不再流了。
那一年,包三將年方十六,鮮血沾了他一身。
包三將背起老娘,回到了家,葬在了舊房子后面的老樹下。
從那天開始,他離開了家鄉。
官府后來追查殺人的事情,可是災荒流離之中,哪里還有什么線索?
包三將手上沾了人命,此后進了汴梁城里討生活,他也曉得要暫避鋒芒。
街頭巷尾,賣藝為生,他的拿手絕藝是耍磨盤,頂大的磨盤轉來轉去,翻出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