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在華夏封神體系中?
不要說張攀震驚,感到不可思議,就連羅白芷也不由瞪大雙眼。
夫子神格都超過鎮國級了,你說儒家不在封神體系之中!
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老師,你確定說得對嗎?”
金海豐仿佛沒有看到兩人的驚訝,“說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了解華夏封神體系的起源。”
“它源于原始部落對力量的崇拜,對祖先的緬懷,以及對未知的敬畏,還有對有功績者的紀念。”
金海豐沉默了許久,似乎在心中組織用語。
“但這些原因所誕生的神靈,缺乏一個道德標準,所以神靈并不都是帶來好處。”
“周公制定禮樂宗法、道德倫理后,人們才有了評判標準。”
“而夫子在周公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
張攀明白了金海豐的意思,以前的封神體系,雖然創造了神靈,創造了超凡力量,但這個力量本身可能是邪惡的,會帶來各種負面影響。
而夫子的誕生,讓封神體系更加規范,確定了用“德才功”來封神的思想,從而在根源上將神靈變得正義美好。
“夫子被封神,是因為夫子做的這些事,功績足夠。”
“而我說儒家不在封神體系中,不是說儒生,而是指儒家學說。”
封神體系說白了就是獲得超凡力量的方法,而華夏現在所封的神靈,本質上還是夫子提出的“圣人”。
要這么說,那儒家確實不在華夏封神體系之中,反而封神體系更像是儒家理念的實踐。
“咱們現在說回儒家起源的根本原因,消除怨濁之氣,消滅詭異。”
“儒家的本意是規范社會秩序,提升道德修養,從而消除怨濁之氣,這是從道德行為層面減少詭異誕生。”
張攀若有所思道,“那是不是可以說,儒家理念能消除詭異誕生所需要的怨濁之氣。”
“而夫子設置的封神體系,就是用強大力量誅殺已經誕生的詭異。”
金海豐搖頭。
“我說了,封神和儒家不是一個體系。”
“儒家有自己的超凡力量,你可以稱之為儒家武道門徑。”
張攀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