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得近看的清楚。
趴在積雪里的張紅旗就瞅見向陽坡上,那頭少說也有三四百斤的大泡卵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頭,用它那鋒利結實的獠牙把厚厚的雪層拱開。
這是為了讓身后跟著的那些母野豬覓食時更加方便,畢竟向陽坡的雪層再薄,也能有二十多厘米厚,拱開可不輕松。
能夠擁有十多頭異性追隨,本就證明了那頭大泡卵子的實力。
野豬這玩意,會在入冬之后結群。
結了群,公野豬就會爭奪交配權。
它們的獠牙跟匕首一樣鋒利,拱雪層好使,在同性的身上開窟窿,一樣輕省!
這種爭奪,往往會伴隨著公野豬的死亡,只有活到最后的家伙,才能獨享種群中的雌性,才能將最優秀的基因延續下去。
一般來說,野豬會在冬季受孕,春季產仔。
眼巴前兒打野豬,正是時候!
擁護(因為)啥啊?
就因為母野豬現在還沒揣上崽子呢,現在打,從源頭遏制了野豬數量的增長!
至于說保護野生動物啥的,在1977年是沒有市場的。
眼巴前人們講究的是,先保護人!
至于野牲口啥的,能打多少打多少,打絕種才好呢!
以野豬為例,這玩意兒一晚上就能拱翻好幾畝剛剛耕種好的田地,就為了吃剛種下的種子。
要是成群結隊,那就更能禍禍。
在眼下是個年代,一群野豬一晚上禍害百十畝剛種好的地,可不是什么傳說!
大東北地廣人稀,采取的是廣種薄收的策略,可經不起這么禍禍。
說的極端點,野牲口多禍害一口糧食,人類就得少吃一口。
關鍵的時候,一口糧食可是能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