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紅婷的父母看來,女兒遲遲不辦回城手續(xù),必然是知道眼下杭城這邊是不好安排工作。
再加上,她留在靠山屯繼續(xù)插隊,還能補貼家里,比那些留在建設兵團的知青也不差什么。
可事實上,真就是這么回事嗎?
周紅婷的父母哪里不清楚,女兒在鄉(xiāng)下屯子里插隊,可比不得當初去了建設兵團的那些人。
那些人即便是兵團改制,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正式職工。
吃得飽穿的暖,每月按時發(fā)放工資,還有各種勞保福利,這些,是靠山屯知青點能比的嗎?
說白了,不管如何美化,周紅婷插隊到靠山屯,那就是去吃苦的。
眼下只不過是,跟著林彩英一塊,生活得到了改善,甚至有余力補貼家里而已。
從本質上來說,并沒有改變什么。
而且,這個補貼,也是從去年下半年才斷斷續(xù)續(xù)有的。
之前,周紅婷不問家里要錢要糧票的,就已經(jīng)是足夠堅強了。
以前是大家都沒辦法,想要打申請回城,壓根不批。
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但凡周紅婷肯打申請,必然是能夠順利回城的。
政策早就變了,杭城滿大街無所事事,想法子找活干的回城知青們,就是最好的證據(jù)。
這種情況下,
心疼女兒的父母,是不是應該催著女兒早點打申請,早點回城離開鄉(xiāng)下呢?
哪怕回來之后,沒有工作只能吃家里呢,總比待在鄉(xiāng)下條件好一些吧?
大家不都這樣嗎?走一步看一步。
可,周紅婷歡歡喜喜回到杭城回到了家,她父母一次也沒敢催過她。
不管是那從去年下半年才有的貼補,還是馬上高中畢業(yè)的大兒子,亦或者是周紅婷在信件中在回家后當面描述的那些所謂的事業(yè)。
不管緣由是什么,他們一次都沒有提起過。
甚至,家里的弟弟妹妹們,也不敢在周紅婷這個當大姐的面前提過一句,讓她也和別人一樣趕緊回城的話。
一向樂觀的姑娘,終于樂觀不起來了。
也正是這份避而不談,讓家里所有人都感覺對周紅婷愧疚。
“紅婷,你提前回來的不錯,真的,如果你在家里待的時間久了,你們家的人愧疚的久了,恐怕會有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