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旗這次回靠山屯,那也是帶著任務的。
四舅姥雖說沒明著交代,可意思表達的很清楚。
讓張紅旗給他娘捎信兒,去探探趙三喜的口風。
有啥說啥,這回在四舅姥爺家里頭,趙鐵柱比張紅旗更招待見。
這玩意要真成了,趙鐵柱就是王梅芝的兒子了,這種半道兒結婚的,孩子小就害怕后娘折磨,可孩子大,尤其是趙鐵柱這樣式兒的,娘家人就得反過來擔心了。
王梅芝還是個窩里橫,出了老王家的門,用劉雙巧的話說,那是正經的完蛋玩意!
跟男人一個炕上睡六七年,愣是不知道炕上那點事,咋埋汰她都不為過啊。
這里頭還有一個關隘,那就是虎妞。
就劉雙巧瞅見那些情況,但凡這虎妞是個不省心的,今后進了趙家的門,她那完蛋閨女,還不得被欺負死?
老太太操勞一輩子了,咋也沒想到,到老到老,還得為女兒的婆媳關系發愁,也特么是上輩子造老大的孽嘍!
張紅旗回了靠山屯,先回了一趟家,把這事給提了一嘴。
李秀芝愣了半晌,屬實也是沒想到。
“你小姨雖說被人騙了,可,可咋就瞅上三喜了啊?
那啥,娘不是說你三喜叔不好,就是覺著,這倆人八竿子打不著。
紅旗,你別是聽岔了吧?”
要說見識,李秀芝肯定比不上她舅母劉雙巧,連劉雙巧都覺得這事透著一股子離譜,更別提她了。
張紅旗嘿嘿一樂:“這事哪能聽岔嘍啊,俺舅姥就是讓你去探探三喜叔的口風。
我估摸著,是俺小姨樂意,舅姥她兩口子也是沒招了。”
啥年代都有人樂意講究個門當戶對。
這玩意不能全算是封建糟粕啊,看似迂腐中,也是透著老祖宗的智慧的。
不能說絕對的,但適合很大一部分人。
當然,后世思想解放,年輕人不太認這個,可依然有廣大的受眾群體,事實也證明,終究是有些道理。
李秀芝跟著調侃自己表妹幾句,但這事卻是上了心的。
這種事咋說呢,李秀芝拎的清,她舅她舅母都管不住,她一個當表姐的,還能干涉人家自己個兒的選擇不成?
反倒是,劉雙巧讓她去探口風,這是正經事。
單就這一點,李秀芝就比好些拎不清的人強,人家托付你啥,你樂意呢,就去幫忙,不樂意就推掉。
反過來說教人家,你算個啥玩意吧?
正經來說,這種事找個更年長的老嬸子去問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