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陳羽正在組建空空導彈科研團隊以及數控機床團隊。
他有著全套的技術圖紙,直接打印出來就可以。
但是他沒有,便是因為要培養技術人員。
中國,不缺那點時間,缺的是技術人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除了因為中國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背后其實更加體現中國缺乏人才。
看看今年畢業的77級、78級兩屆大學生,上到部委、下到各省機關單位、大型國企,都在爭搶著這些應屆畢業大學生。
各種單位好的嚇人,各個崗位都是讓眼紅。
甚至有的人一畢業,便是正處級干部!
雖然現在,他的申請還沒有批下來,但是他相信,哪怕只是批一部分科研經費,也夠他將科研項目運行下去。
而且就算上面都沒批,他將空空導彈搞出來后,上面總不好一分錢都不給吧。
很快,兩個科研團隊便組建起來。
每一個科研團隊,都有教授、研究員,也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
而當陳羽組建完科研團隊的時候,他的申請科研項目,都批了下來。
三型空空導彈,分別被命名為‘閃電-1’空空導彈、‘閃電-2’空空導彈、‘閃電-3’空空導彈。三款空空導彈的科研經費,將在今年分三個批次下撥。
而數控機床科研項目,則是今年到明年底,分四個批次下撥,每次撥付250萬。
一間教室。
底下坐了幾十號人,密密麻麻的。
一個,全神貫注著,手中拿著筆,在筆記簿上記寫著。
陳羽拿著粉筆,正在進行講解著。
這99人,正是陳羽空空導彈團隊成員,主要囊括了總體設計專業、空氣動力學專業、推進系統專業、制導與控制專業、引信與戰斗部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電子工程專業、可靠性與測試專業、機械專業等各個專業。
陳羽擔任‘空空導彈’項目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沒有,幾個教授、研究員擔任專業負責人。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占據著大部分。
此時陳羽,便充當著老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