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飛以及趙永根兩口子,抱著孩子跳下馬車,快速往衛生院里面跑。
因為是夜里,病人不多。
雪白的墻上貼著異常醒目的紅色的宣傳標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這句話是1941年,新國家締造者。一代偉人為延安國立醫科大學第十四期畢業生的題詞。
該句話也成為了醫療工作者的道德規范。
尤其在這個年代,被很好地貫徹執行。
所以,根本不需要向幾十年后那樣,不管病人多嚴重也得先交錢,否則,醫院不會給你治療。
此刻,見三個孩子病危,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馬上進行搶救!
這個年代的醫療條件或許比較差,甚至整體醫術也不如后世,但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卻非常強。
而且,也不乏醫術精湛的醫生。
前進公社衛生院,就有一個來此接受改造,需要向工農兵學習的走白專道路的醫療專家。
他叫曾乙,是一個國醫,下放之前一直在省人民醫院當主任醫師。
曾乙給三個孩子分別號脈后,告訴趙永根夫婦說,孩子們的內臟和腦袋都沒有大礙。
老大趙玉國除了有點輕微腦震蕩外,肋骨折了兩根。
老二趙鳳燕和老三趙玉民,因為體重輕加上可能是順著礦井壁出溜下去的,受傷程度都不算太重。
趙鳳燕左臂小臂骨折。
趙玉民右腳腕子骨折。
但三個孩子都需要住院進行接骨治療。
聽了曾乙的話,幾個大人懸起的心全都放了下來。
謝天謝地!
孩子們也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
“謝謝支書!”趙永根交完錢對劉立國說道。
“謝啥?”劉立國擺擺手,“要謝你們得謝謝秦飛,要不是他堅持再去西窯搜尋,孩子找不到的話餓也餓死了?!?/p>
“秦飛兄弟,我的命是你救的,我的三個孩子也是你救的。我們兩口子得怎么感謝你???”趙永根說著拉著妻子,就要給秦飛跪下。
“大哥,大嫂,這可使不得……”
“媽媽!!”趙玉國稚嫩的聲音首先傳來,打斷了秦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