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
所謂新年新氣象,那是沒有的。
畢竟這一年,六部的官員還是湊不齊。
按理說,有著這么多的空位,應該大把人來搶著當官才是,可貌似,這元末明初的文人,都不太愛當官。
這不!
今年一上來,這第一道下的詔令,還是‘詔求賢才可任六部者’。
哎,這詔書發得多了,都感覺大明有點卑微了,像是求著別人來當官似的。
最近李可可太忙了,因為要培養銀行方面的人才。
不過……
這一個月的時間下來,朱元璋還是會特意抽兩三天下午的時間來,讓李可跟他一起聊聊天。
大善殿。
望江樓。
從望江樓朝著西邊看去,可以看到宮城里有一條河,自然景色,自是美不勝收。
朱元璋就很費解,問李可道:“李可,你說!為何朕表現得如此求賢若渴,可似乎,很多人還是寧愿隱居,也不愿意出來當官?”
李可想了想,便道:“陛下您是想聽真話,還是想聽假話?”
朱元璋不滿地看了他一眼,“那自然是要聽真話!”
李可回道:“有人曾說過,若是一個人不愿意在某個地方打工當值了,那要么是錢給少了,要么,就是心里受委屈了。”
“臣當初當翰林院典籍的時候,曾給自己算過一筆賬,以臣當初的俸祿,家里養十個人不成問題,但是超出十個人,那可能這飲食就有點拮據了。”
“而世人當官是為了什么?”
“肯定不可能是真的為了百姓,像宋朝范仲淹那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像唐代杜甫那樣的喊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人,更是幾乎絕跡。”
“就算是臣,不也經常跟陛下您討要好處?”
“不過臣是個有良知的人,既然陛下給了臣好處,那臣一定為陛下盡心盡力地分憂。”
“所以陛下您問為何沒有人愿意來當官,那陛下您可以先從您給的俸祿高不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