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三友小院霞光萬道,靈韻沖天。
三清正閉目體會道則,整個小院道韻彌漫幾乎化為實體,虛空曼珠垂落,地表涌現金蓮。
連山走進小院,上前施禮拜道:“弟子見過師尊師伯,愿師尊師伯大道永恒,圣壽無疆。”
三清睜開眼,院中道韻緩緩消散。
通天開口說道:“自己找地方坐下,我與你兩位師伯論道,能領悟多少看你個人機緣,不得聒噪。”
“弟子知道。”
連山點頭行禮,找個蒲團坐下,安靜的聆聽三清交談。
太清老子輕輕甩動拂塵,身后陰陽二氣相生輪轉。
“二位賢弟近期可有收獲?”
元始天尊搖頭道:“雖有些進益,但成道之機始終如霧里看花,不得真切。”
接著,三人便交流起近期領悟。
一時間道韻重新擴撒開來,但若仔細觀察,便可見三種不同的道韻互不干擾,各自流淌。
連山心知三清成圣之機在巫妖大劫之后,但時機未成熟,人族還未成為天地主角,也不好開口提醒。
轉念想到,三清成圣本為定數,更不需自己多言,于是專心聆聽論道。
三清各抒己見,各自道途不同,爭論不休,一場論道便是一年。
連山閉目沉浸在道韻中,如癡如醉,識海中如同開天辟地,天道文字不斷浮現消失。
三種不同的道韻相互碰撞,但流經連山時,竟有緩緩相融的趨勢,滲透進道軀。
老子率先發現連山,驚咦一聲。
元始與通天見老子神色,也停下論道,順目光看去,只見連山周身三種道韻緩緩交融,被吸納一空。
“咳”。
通天輕咳一聲,連山識海閃過一道閃電,驚醒過來。
“弟子沉迷大道不能自拔,讓師尊見笑了。”連山行禮道。
老子看著連山身上殘留的道韻,緩聲問道:“我觀你似有所悟,對我等三人之道,可有些見解。”
“見解不敢當,弟子不過玄仙道行,只是聽師長論道,略有所得。”
“哦?”元始天尊眉頭一挑:“既然如此,你便說說如何看待我等之道。”
通天也好奇的看過來。
連山一時覺得壓力山大。
師尊的道是萬萬不能錯的,否則不是欺師滅祖?
但兩位師伯的道,那也是各有千秋,若是一個說不對,被師伯所厭惡,日后封神大劫怕是有的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