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內地音樂蓬勃發展。
羊城率先效仿港臺,開始造星運動以及引入v。
中唱羊城唱片、新時代、太平洋三足鼎立,打造了一大批歌手。
不過這些唱片公司都是背靠官方。
而京城這邊,音樂產業卻在民間蓬勃發展、極其火熱。
造就了三里屯和后海這些音樂圣地。
還有內地以及港臺音樂人北上打造的一個個音樂廠牌,也在內地澆水施肥、生根發芽、野蠻生長。
魔巖、中國火、大地、紅星生產社等都是杰出代表。
到后來,羊城的歌手也紛紛北上發展。
京城儼然成為內地音樂的產業中心。
然而現在,到了另一個時間節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歌曲也應驗而生,開辟另一條道路。
去年,《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網絡走紅。
今年,《丁香花》應該也快出來了。
后面更不用說,《兩只蝴蝶》、《老鼠愛大米》、《豬之歌》、《求佛》……
雖然網絡歌曲一直被人詬病,更為音樂圈所不齒。
不過,誰也不能忽視它那野草生長般的力量。
甚至可以說,這才是康莊大道。
后面依托網絡,個體音樂人迅速成長,門檻大大降低。
是個人都能寫歌唱歌,不再需要依附于各種唱片公司。
全民音樂人的時代到來。
當年的網絡三巨頭根本進不去音樂圈的中心,被排斥在圈子外,不照樣走出一條路來?
后面更不用說了,唱片產業近乎死亡,反而網絡成為音樂產業的中心。
李魚龍很清楚自己三兩下搞出來的《美麗新世界》。
反正這樣的制作質量是不會受那些唱片公司青睞的。
還不如干脆一點,直接網絡發布。
他也想以最快的速度將這首歌推出市場,收割人氣值。
說到人氣受眾方面,網絡的優勢也不是實體能比的。
而且,如果網上火了,完全可以繼續印制實體唱片再賣一波。
兩人回去,也將制作好的歌送到柳小麗手中。
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