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閉上了眼睛。
之后的日子依舊這般度過。
陳舒每天白天忙于探查島嶼和提高生活質量,有時會研究一下法術原理,晚上則和清清一同修行。
探查島嶼仍然收獲不大。
外面海域仍然空空蕩蕩。
出遠門的異獸仍然沒有回來。
陳舒的陷阱及陷阱策略經過多次改良,倒是漸漸能有收獲了,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這座島嶼物資豐富,屬于哪怕什么技能都不掌握、在海邊也不會餓死的程度。
兩人減少了一日三餐中海鮮的占比,轉而加入了各種肉、蛋、野菜、菌類和水果,變得豐富起來。
這都得益于陳舒探查島嶼的收獲。
沒有大的收獲,小的收獲還是不少。
除了常見的兔子、野雞,陳舒還在島上發(fā)現(xiàn)了野牛,也捕捉過島上的鹿、麂來吃,緊急避險嘛。這些野生動物的肉都比野豬好吃,但都比不上劍豬,因為野生動物的味道還是要重一些,但劍豬則完全沒有腥臊味。
像是劍豬這種具備異獸血統(tǒng)但又不是異獸的生物,極大可能存在的意義就是作為食物。
島上的溫度沒再變冷,保持著玉京春末的樣子,比白市的冬天還要熱一點,只陰雨天會冷一些。
兩人的食譜漸漸穩(wěn)定下來——
魚類主要是石斑魚和黑鯛魚,有時發(fā)現(xiàn)有海鰻也吃一點,兩三天吃一次。
無殼的軟體動物一般只吃小章魚和小魷魚,清清說大的不好吃。
帶殼的只吃鮑魚和生蠔,扇貝與花甲都不吃,陳舒嫌懶得弄、懶得收拾,寧清也不想邊吃邊吐殼。海螺類的陳舒則沒有掌握食用它們的技巧,索性也就不吃了。
蝦蟹倒是不怎么挑揀。
偶爾吃點海葵、海蜇、海菜,一般是當下飯小菜,多是看心情和看天,有就吃,沒有就不吃。
陸地肉類只吃野兔、劍豬和一種這個地方特有的大野雞,蛋也只吃這種野雞產的蛋,和雞蛋口味一樣,比其它多數(shù)鳥蛋口感要好一些,也足夠大。
常吃的野菜和菌類也有幾種。
水果最常吃的就是椰子、芭蕉和小番茄,其余的看運氣,能碰上就摘點回來,島上的大部分看起來能吃的水果陳舒已經嘗過一遍了,什么好吃、什么能吃都已經了然于心。
感覺可以在這里生活很久。
冬月很快過了。
臘月眼見得也快過完了。
陳舒甚至已經做好了臘肉、香腸、臘排骨、煙熏雞和醬牛肉。
同時他也漸漸意識到了兩件事——
一是可能很難再有船只會誤入這片海域,除非海上起了暴風雨。二是靈宗也并沒有來找自己的意思,否則這里與艦船沉沒地點并不遠,怎么也該找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