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腳剛從書法班接到女兒,后腳得拐去樂高教室接兒子。
兩個孩子早上出門前為了誰的雞蛋圓小吵一架,在課程結束后心里都還帶著氣,隔著爸爸沖對方哼哼唧唧,大有動手動腳的架勢。
宋逢林左哄一句,右勸一個,全被當成耳旁風,只能無奈地嘆口氣。
他人生很長一段時間里踽踽獨行,孤單兩個字幾乎貫徹他的所有回憶,在二胎出生前對兄弟姐妹之情有過美好幻想。
為了避免“子女不和,多是老人無德”的悲劇,在如何把一碗水端平這件事上,他提前有過很多的理論學習。
只是事實證明紙上談兵像泡沫,專家們的孩子也許真的都是天使,陳星月陳昕陽姐弟倆則是屬炮仗的,在兩代大人的愛里長成一對霸王花,成天的搞內訌,有利可圖的時候才一致對外。
比如此刻,路過麥當勞的窗口。
初為人父之時,宋逢林也對給小孩手機和零食等手段嗤之以鼻,認為那都是偷懶的父母才干的事。
但經(jīng)年累月的育兒讓人很需要喘息,偶爾渴望片刻安寧,考慮到午飯還有別人在場,宋逢林跟一雙兒女協(xié)商之后,給他們買了麥旋風。
何泰到的時候,就看到姐弟倆坐在靠窗的位置十分乖巧地捧著杯子吃,小短腿還一晃一晃的。
這種外人窺見的安寧,讓他的
吃完飯,何泰還有別的事要忙。
他時間緊任務重,還有時間帶著兩個孩子在商場一樓的名創(chuàng)優(yōu)品“大肆消費”,買單后才匆匆走人。
小朋友的世界里,誰給他們買禮物誰就是全天下最好的人。
因此晚上回到家,陳星月對著媽媽把只見過一次面的何叔叔大夸特夸——當然,也有逃避寫作業(yè)的意思在。
無論陳韻有什么立場,對著這種面面俱到也很難說出什么壞話來。
她對孩子的教育以積極正面的情緒為主,問:“那你有跟人家說謝謝嗎?”
陳星月突然起來扯著嗓子喊:“有?。?!”
陳韻就是沒有心臟病,都快給嚇出好歹來。
她全憑那點“要給女兒好榜樣”的自制力才沒罵出聲,自我消化兩秒努力地輕聲細語:“你這樣喊,媽媽的耳膜都快破了。”
陳星月扭成麻花一樣撒嬌:“我都有小小聲?!?/p>
喇叭跟她都不敢試比高,陳韻都想看看她究竟用的是哪個部位發(fā)聲,無奈地屈指彈一下她的臉頰:“你可愛,你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