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年輕的皇帝沉浸在自己的臆想里,沒有咂摸明白他的意思。
“放肆!”
楚清鳶這番話引發(fā)了陳勍的震怒。
皇帝忽然覺得荒誕不解,謝瀾安究竟有何魔力,為何他身邊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向著謝瀾安說話?
“爾讓朕低頭,低頭跟謝家認錯?照你的意思,朕是石,謝瀾安是山,朕要滾落何處全由她來主張!”
陳勍忽然想起上一次,他詢問楚清鳶對偽朝是戰(zhàn)是和,是何看法,當時楚清鳶雖言辭圓融,但言下之意卻也是不贊同議和。
他滿腹邪火一下子找到了由頭,重拍書案:“你心中是不是覺得,朕有今日之危,全賴朕咎由自取?你是不是以為朕與北邊議談是錯的?你說!”
楚清鳶跪得筆挺,深黑的眉睫掩著不卑不亢的目光。
面對天子的雷霆之怒,說兩句曲意逢迎的話,當然容易。可楚清鳶自認不是佞臣,他用心考取功名,是為輔弼天子坐穩(wěn)這大好江山,是想為政通人和盡一份力的。
楚清鳶鎮(zhèn)定自若道:“請陛下息怒靜心,聽臣一言。自古明君內中國而外四夷,夷狄如同貪得無厭的毒狼,只能以力降之,不可輕縱鎖鏈。
“陛下執(zhí)意和談,是一過;謝氏偏激圍宮,亦是一過。然恕臣一句大不敬之言,強臣弱主便是如今大玄的現(xiàn)狀,殊不知北尉一紙和書,就是想看到今日江左君臣不和的局面?是以陛下含辱,痛在臣心,卻仍望陛下以大局為重,暫讓一步,退了今日之危急,方有來日可圖。”
陳勍正值敏感挫敗之際,楚清鳶的每一句話,恰恰都戳在他搖搖欲墜的尊嚴上。
哪個皇帝不知忠言逆耳的道理,可事到關頭怒難忍,便是因為那些話,是當真在為君者的心頭上剜肉啊。
當了皇帝還要向臣子低頭求饒,世上有比這更大的奇恥大辱嗎?
出這個主意的人,其心可誅。
“來人,”陳勍失望地命令,“黃門侍郎御前失儀,帶下去,廷杖五十。”
楚清鳶眉心輕動,背脊沒有彎下一寸。
彧良卻聽得嚇了一跳,這五十杖下去,人還有命嗎?此刻陛下身邊可用的人本來就少,他忙給楚侍郎使眼色:“陛下連日心煩,正是氣頭上,楚侍郎,快和陛下認個錯啊!”
楚清鳶心中的失望,并不亞于皇帝。他寂寥地想:遇大節(jié)而不明,逢小辱而不忍,這樣的君王,能成就中興之業(yè)嗎?
“臣,”楚清鳶錚錚叩首,“謝主隆恩。”
彧良焦急上臉地“唉呀”一聲,眼看著楚清鳶被御前侍衛(wèi)拖了出去。
現(xiàn)如今御前的人出宮門限止重重,在宮中行刑還是駕輕就熟的,楚清鳶被按在一張朱漆剝落的長凳上,靛青的袍角孤簌地垂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