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里,長條桌的兩側涇渭分明。一側是以李偉業、秦志和鄭昊為首的815項目團隊,他們身上還帶著一股工廠里雷厲風行的實干作風。另一側,則是以青華大學精儀系618項目的幾位教授和青年教師為代表的學院派。
為首的是一位頭發花白、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老教授,姓林,是國內精密儀器領域的泰山北斗。他身旁坐著一個年輕人,年紀與鄭昊相仿,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卡其布上衣,但漿洗得筆挺,一絲不茍。他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后的眼神銳利而專注。
“我來介紹一下,”李偉業作為項目負責人,先開了口,“這位是林承德教授,我們合并后項目組的技術總顧問。”
林承德鄭昊這邊點了點頭,目光在鄭昊身上停留了片刻,眼神里沒有輕視,但帶著一種審視和探究。他聽說了這個項目之前的奇跡,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用軟件算法解決了困擾行業許久的電機振動問題,這讓他充滿了好奇。
“這位就是鄭昊同志,”李偉業又向青華那邊介紹,“我們815攻關小組的組長,s曲線控制算法的提出者和實現者。”
林教授扶了扶眼鏡,露出一絲溫和的微笑:“鄭昊同志,你的事跡我聽說過了。思路巧妙,工程實現上也很扎實。后生可畏啊。”
“林教授您過獎了,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鄭昊謙虛地回答。
客套話過后,會議很快進入了正題。第一個議題,就是整個數控系統的頂層架構設計。
按照常規流程,李偉業先請鄭昊介紹一下他的初步構想。
鄭昊也不怯場,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沒有畫復雜的電路圖,而是畫了幾個大方框。
“各位老師,各位同志,”鄭昊開口,聲音清晰而沉穩,“對于新的數控系統,我的想法是,打破現有的一體化、集中式設計思路。我提議,采用一種‘總線式’的模塊化架構。”
“總線式?”周煜的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對。”鄭昊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粗重的橫線,“這條線,就是‘總線’。它負責地址、數據和控制信號的傳輸。然后,我們可以把整個系統,拆分成幾個獨立的模塊,像積木一樣,掛在這條總線上。”
他一邊說,一邊在總線下方畫了幾個方框,并分別標注上“控制模塊”、“存儲器模塊”、“輸入輸出(io)模塊”。
“控制模塊,就是我們的大腦,專門負責運算和邏輯判斷。存儲器模塊,負責存放系統程序和加工代碼。io模塊,則負責和外部設備打交道,比如接收操作臺的指令,輸出控制電機的脈沖信號等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鄭昊的語速不快,但邏輯非常清晰,“第一,開發可以并行。負責控制模塊的專心搞控制模塊,負責存儲的專心搞存儲,大家約定好總線接口協議就行,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第二,維護和升級方便。哪個模塊壞了,直接拔下來換一個新的就行。以后技術發展了,我們想升級,也只需要開發一個新的控制模塊,插上去,系統性能就提升了,而不用把整個系統推倒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