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倭軍陣地犁了一遍后,奉軍的炮火終于停歇了下來。可惜東風軍的炮火無法做到后世的飽和打擊,步炮協同的戰術也沒法一舉收割十余萬條鬼子命。
就是十多萬頭豬,這么短的時間也殺不完。
炮火雖然停了下來,但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卻依舊在倭軍士兵的耳蝸中嗡嗡作響。
炮火的延伸轟擊如同無形的鞭子,驅趕著它們向自己的城池方向擠壓、潰退。
然而,下關城的城門依舊緊緊關閉著,絲毫沒有準備收容潰敗的一絲。
海部宗貞早就下了死命令,封死了城門,除非倭軍大勝而歸,否則絕對不能打開城門。
無處可逃的絕望侵蝕著每一頭倭兵的斗志,他們被擠壓在步步緊逼的奉軍和城墻之間,像是豬肉堡兩片面包中間的豬肉。
雖然人數上倭軍依舊占據著巨大的優勢,但區區這點優勢,在失去組織、失去斗志、失去退路的絕境下,已然變成了負擔。
狹窄的空間里人潮洶涌,鬼子們互相推搡、踐踏,怒罵哀嚎之聲不絕于耳。
奉軍在王三春等將領的督戰下,踏著泥濘的血肉泥沼,穩步向前推進。
刀盾手上前將任何敢于反抗的倭兵砍倒在地,后方的長矛手負責補刀,更后方的弓弩手則任意射擊目標。
當有倭兵面對前方步步緊逼的奉軍士兵,下意識跪倒在地祈求投降。
等來的不是繳槍不殺,而是飛速射來的箭矢。
王三春的咆哮在雨幕中炸響:
“穩步推進,保持陣型!”
“殿下有令,此戰不留俘虜!”
投降?
門都沒有!當倭人拿起武器來到戰場的那一瞬間,它們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抵抗?
倭人身材矮小,近身搏殺本就不是奉軍的對手,更是以弓箭手為主,如何抵擋奉軍這嚴整的鋼鐵叢林?
勇氣?
那東西早在奉軍的火炮轟擊之時,就被碾碎得一干二凈了。
倭兵們徹底崩潰了,他們像無頭的蒼蠅一般,本能地朝著更后方靠近城墻的方向擁擠。
后方的人被前方的人死死頂住,動彈不得,前方的人又被奉軍的刀矛逼得步步后退。
巨大的壓力下,人群如同被壓縮到極限的彈簧,開始扭曲變形。
有人被推倒在地,瞬間被無數雙腳踩踏成肉泥。
更有人被逼得精神崩潰,竟揮舞起手中的倭刀,瘋狂地砍向阻擋他退路的同類。
倭軍原本勉強維持的陣線,在這自我踐踏和內部殺戮中,被拉扯得更加薄弱。
如同一條被拉長的到極限,即將斷裂的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