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看起來年資較長的學徒立刻為他解釋道:“翠渚有三寶,家印、學問、沉香木。”
學徒無意地說著,白錦玉的臉卻頓時一下刷白,連藏在袖子里的手也痙攣了。
那年小的學徒又問:“這沉香木居然只能排第三么,廬州聞氏每年招生那么難考進,學問也只排第二,這排第一的家印是個什么東西啊?”
這時,掌柜為他解惑道:“這個家印啊,可不得了啊!我考考你們,我大徵朝如今多少年?”
一學徒立即搶答道:“一百三十六年。”
掌柜點點頭,又問:“那你們可知這廬州聞氏在翠渚多少年了嗎?”
眾學徒面面相覷,都不知道,最后竟一齊地向白錦玉看來。
白錦玉從滯愣中回神:“啊?”
一個學徒重復問了一遍:“你可知這廬州聞氏在翠渚多少年了?”
白錦玉心神不寧,有點恍神地道:“四百七十二年。“
眾學徒整齊的“哇”了一聲,一驚奇于廬州聞氏的歷史悠久,二嘆服于白錦玉真的能把這個問題回答出來。
掌柜佩服地點了點頭,繼續道:“當初我朝太祖皇帝建國,政權也曾風雨飄搖不為世人認可,后來硬是拉上了享有數百年盛譽的廬州聞氏做保,才算成了天下正統。你們知道嗎?咱們大徵朝的開國詔書上,蓋的大印就是這廬州聞氏的家印。”
這時,一個學徒連忙道:“這個徒兒知道,據說那個印上寫著‘應天順民’四個字,意寓‘順應天意、合乎民心’。”
眾學徒紛紛感嘆,白錦玉聽著聽著渾身冒出一陣冷汗,臉色越發強持,站不住地搖搖欲墜。
掌柜向白錦玉道:“姑娘真是好眼力,敢問一句,姑娘是不是曾見過真正的翠渚名謁?”
眾學徒的目光都向她看來,似乎都想聽到肯定的答案。
這簡單的一問、這些求答的眼神,令白錦玉倉皇失措。
她何止是見過,曾經,她也有一塊自己的沉香名謁……
可是,那也只是曾經了,在她被逐出師門的那一刻,那片刻有她名字的沉香木就已經付之一炬了。
鼻尖忽然又像嗅見了那名謁香消玉殞時的淡雅芬芳,白錦玉的心頭竄上一陣絞痛,疼得她幾乎像被針在刺。
“姑娘?”掌柜疑惑地看著沉默的白錦玉。
白錦玉怔愣回神,粗粗推辭道:“沒有見過,我只是聽我相公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