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日,李隆基才下達了將李琚貶爵流放的圣旨。
不過次日,李琚即將被放逐黔州的消息,便像風一樣擴散到了洛陽全城。
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員,權貴,世家聞此消息,無不為李琚感到惋惜。
畢竟,李琚當日在牡丹園寫下的那三首傳世詩作,至今仍掛在西苑九州池的墻上。
前去瞻仰詩作之人,更是至今都絡繹不絕。
相比之下,李隆基的另一道向西域派出監軍的旨意,知道的人反倒不多。
只是為他惋惜之人,多是些知曉內情的“大人物”。
而那些不知真相的尋常百姓,就是完完全全的聽風就是雨了。
尤其是李隆基圣旨上寫的忤逆不孝,戕害手足這兩個罪名。
更是被百姓們解讀出了無數種說法。
世人聽聞,莫不在心中暗罵李琩是個陰險毒辣的小人,是個戕害兄弟的畜生!
不過,任憑外面的世界如何熙熙攘攘,如何沸沸揚揚,李琚倒是始終保持著平常心。
哪怕是宮外的罵聲,都已經通過護衛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也依舊不以為意。
畢竟這種事情,他用屁股都能想到,肯定是李琩與武惠妃在暗中推波助瀾。
為的無非就是打壓李瑛的聲望,以此挽救李琩那在世家權貴眼中已經岌岌可危的形象罷了。
一句話,不值得上心。
只不過,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心態穩如老狗,有人心態慌張。
李琚還在圓壁城中穩如老狗,等待著李瑛為他奔走,改流徙黔州為發配西域時。
向以來成熟穩重形象示人的李瑤,在聽見外邊的罵聲之后,反倒先坐不住了。
“八弟,八弟!”
他氣勢洶洶的來到圓壁城,一開口便是滔天怒火:“八弟,李琩那廝實在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
看著怒氣沖沖進門的李瑤,李琚不由得扯了扯嘴角。
說好的成熟穩重,說好的才情卓絕呢?
這副被狗咬了的似的架勢是什么情況?
但總歸是親兄長,他也只得一臉無奈地搭茬道:“我的好兄長誒,李琩又怎么惹到你了?”
“不是我,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