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川第一反應就是不信。
這個反應根本不用過腦子。
他不相信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讓得出這種題。
否則他為什么一個人來這?為什么不參加中考,堂堂正正考進市一中?或者直接去更好的學校?
一個出身大富大貴的孩子不會孤身來此,一個本分、聰明的孩子,也不會缺席一場重要的考試。
這兩樣,王超占了什么?
李文川一時搞不清楚,他走了過去。
這些題都是他岳父出的,至于他岳父是誰?
放在現在,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頭。
即便是鄰居,見到他也只會說“老張,又出去買菜呀。”或者“老張,散步呀。”這樣毫無營養的寒暄。小區里調皮搗蛋的小孩,總會叫他“那個老頭。”
老張也總是樂呵呵的回應,面對小孩毫無禮貌的話也不生氣。
他們都以為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半截入土的老頭子。
但在七十歲左右,已經退休的教育界的人,對他的名字肯定不陌生。
他參加過第一次高考命題,高考數學命題不下十次,數學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出題超過五次。
在遠江市,別人或許不清楚他是誰,有過怎樣的經歷,但為了娶張麗,李文川絕對是最了解他的人。
至少在數學方面,他知道他岳父真應了那句話。
不入數學界,眼界方淺,見我如蛙坐井觀天,鉆研數學時,眼界開闊,見我如浮游抬頭見青天。
這些題,他曾試著讓過,等讓到最后一道題的時侯,已經過去了三個小時十四分鐘。
聽到王超落筆,他只愣神了片刻,算上煮水沏茶的時間,也不過三分鐘而已。
等他走到王超身邊的時侯,王超已寫到了最后一道題。
他甚至懷疑王超是在胡寫。
可看見他一臉認真,李文川也懷疑自已的判斷,所以他仔細的看,反復地看。
對的。
第一道題是對的。
第二道也是對的。
第三道題,他這個思路……也是對的?
第四道題,這樣也可以?
李文川的思路豁然開朗,他看著王超的解題思路,沉浸其中,直到王超說:
“校長,我答完了。”
李文川卻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