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目光灼灼,盯著沙盤,大腦飛速運轉。
薛衛率先開口道:
“王爺,末將以為,當集中全力雷霆一擊,拿下下關城。”
“如今海部宗貞已是甕中之鱉,只要擊潰其最后主力,倭國便再無成氣候的抵抗。”
“而四國島孤懸海外,拿下易如反掌,不必急于一時!”
“非也。”海軍都督黎晟立刻反駁,“下關城堅,且地勢狹窄火炮難以展開,海部宗貞必做困獸之斗,強攻縱然能勝,我軍傷亡恐難預料。”
“且海峽同樣狹窄,我軍大型戰船難以形成持續炮擊,易受倭軍小船火攻襲擾。”
“而四國島防御空虛,我軍海軍可輕松封鎖其周邊海域,陸軍登陸后亦可迅速掃蕩全島。”
“拿下四國不僅剪除了側翼威脅,更能控制瀨戶內海,切斷倭國南北聯系,對本州形成巨大壓力。”
“屆時,我軍主力再攻下關,海部宗貞腹背受敵,則必敗無疑!”
“黎都督所言有理。”一位隨軍參謀補充道,“且四國多山地,利于藏兵,若置之不理,恐成倭國殘兵流寇聚集之地,后患無窮。”
“不如趁其空虛,一舉蕩平之,以免后續受襲擾之苦!”
“但分兵兩路,是否會導致力量分散?”薛衛提出疑慮,“海部宗貞若趁我軍登陸四國,全力反撲下關方向,或派兵增援四國,豈不”
“他不敢!”李徹斬釘截鐵地打斷了爭論。
“海部宗貞已全無退路,下關若失則京都門戶大開,他敢分兵?敢離開下關一步?”
“本王料他絕不敢,他只能像顆釘子一樣,死死釘在這里,等待我軍的最終審判!”
李徹環視眾將,眼中閃爍著決斷的光芒:“況且,諸位似乎忘了,如今已近深秋。”
“本王曾向全軍承諾,三月之內,踏平倭國!”
“如今時間已近過半,倭國四島我們才拿下一個九州。”
“寒冬將至,年關迫近,屆時海上風高浪急,運輸補給困難倍增。”
“將士們遠征在外,思鄉之情日盛,若戰事遷延日久,必損士氣。”
“時間!”李徹的手掌猛地拍在沙盤邊緣,發出沉悶的響聲,“我們沒有時間再按部就班,也沒有時間讓海部宗貞茍延殘喘!”
“東風軍已至,我軍軍力、士氣皆處于巔峰,正是犁庭掃穴、一鼓作氣之時!”
李徹環視眾將,無人面露難色,李霖、賀從龍二人更是微微頷首,以眼神默默贊同。
他心中安定,猛地站直身體,一眾武將隨即立正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