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郡,宜陽縣。
正值三月,宜陽縣也緊鑼密鼓地籌備春耕。
此地湖澤多,也多崗地,適宜種植小麥,也便于播種水稻。
“陛下這是何意啊,這時候怎么還種豆子,這不是為難我們嗎?”站在田壟上的村長一時情急,話還來不及思量就說出口了。
宜陽縣縣令高魯按不住百姓,實則是他也不想按。
對面的男子是新晉的中常侍,地位尊貴御前紅人,雖說他是奉陛下之命前來,但高魯身為一方父母官,心里還是多為此地百姓著想。
顯然,當(dāng)好喜提出要讓百姓在種麥之前先種上一月有余的大豆,他也是不能理解的。
高魯也皺著眉,委婉開口,“大人,吳村長言語冒犯了,您大人大量千萬別計較,只是,”他也無奈,可不說也不成,對方這不是胡來嗎,“現(xiàn)在已近種麥的時間,再播種豆子,確實會誤了農(nóng)時,屆時豈非得不償失?還望大人三思啊。
”高魯說完很是恭謙地拱手,把姿態(tài)放的很低。
聽完這話,好喜不見半點惱。
難怪陛下選了此地,這高縣令著實盡到為官之本,確實是把百姓放進(jìn)心里了,即便是陛下的意思,也不會盲從。
“縣令請起,某也知道此事為難,此時還未有先例,某也不敢托大言必有效果,但請縣令信某。
”好喜不以官位和陛下來壓他,字字句句皆誠懇無比。
“我朝百姓,無不是陛下子民,陛下自繼位來所做之事皆是為了他們,此時焉會糊涂?種豆,但不為豆子,是在其結(jié)莢期便將其拔除,再等上半月后播種,此法便于積肥增產(chǎn)。
”大片的田耕正在被翻耕,空曠的田野傳來春日的冷風(fēng),夾著水汽,直撲得村長打寒顫。
“不成啊不成啊,這,這位大人,那豈不是既白種豆子又耽誤麥子,哪能這樣糟蹋,不成不成。
”吳村長真是急了,他急忙說完也看向自家縣令。
急切地希望縣令阻攔這位大人。
可萬不得害了他們村的糧食!高魯也不愿意,為難道:“大人,這”他的話被好喜打斷,好喜也無法,單見他們這抗拒的態(tài)度,自己也不能不變得更強硬。
“高縣令,陛下已有旨令,若是影響了收成,按影響的程度減免稅收,若是嚴(yán)重則開糧倉,后路已備。
”他緊緊盯著高魯?shù)碾p眼,顯出少見的嚴(yán)肅和威壓,“陛下之令,必須執(zhí)行!”高魯在心中嘆氣,拱手接旨。
“是,高魯明白。
”待好喜走出好遠(yuǎn),吳村長才開口抱怨,“種地拿來胡鬧,陛下那等人哪知道啥是種地啊,真是害人。
”“吳布雨!”雖然心中也有不滿,但此話實在大膽,高魯厲聲呵斥。
見高魯眉目緊皺,吳村長也不敢再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只小聲嘟囔含糊著罵了兩句。
這些事情好喜不知,但他心思縝密,多少心中有數(shù),只是他也顧不得了。
畢竟他接下來還要去三四個縣,這種場景總是要習(xí)慣的。
疾馳在長沙郡的馬車不曾停歇,它腳下行過的每一片土地,都在悄然發(fā)生著未知的變化,這是以寧遠(yuǎn)為年號的最后一年,明年此時屬于冼行璋的年號會傳徹南朝。
她要在自己正式更改年號前,讓整個南朝煥發(fā)新的生機,她要讓自己的名號將成為新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