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被晉封為“錄尚書事”,并被父皇,以一種,近乎“炫耀”的姿態,昭告天下。
東宮的聲望,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但,所有身處長安這個權力漩渦中心的人,都能嗅到在那片,看似和煦的陽光之下,所隱藏的,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刺骨寒意。
趙國公府,密室。
燈火將長孫無忌和他唯一的“盟友”,也是他最器重的外甥——晉王李治的身影,投射在墻壁上,扭曲而又深沉。
“……舅父,我……我真的不明白。”
李治的臉上,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孩童式”的困惑與失落。他再也沒有,在甘露殿時的那種,鋒芒畢露,而是又變回了那個,需要長輩指點迷津的“好孩子”。
“父皇,他……為何,要如此抬舉太子大哥?”
“大哥他功勞雖大,但其在江南的手段,亦是后患無窮。父皇難道真的,看不出來嗎?”
長孫無忌,看著眼前這個,還在為“公平”與“功勞”而困惑的外甥,心中暗自嘆了口氣。
雉奴,還是太年輕了。
他,看的是事。
而陛下,看的是人。
“雉奴,你錯了。”長孫無忌的聲音,低沉而又沙啞,“陛下,不是看不出來。恰恰相反,他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正因為他看清楚了,太子那幾乎已經無法被‘抑制’的勢頭。所以,他才要用這種最‘恩寵’的方式,來借坡下驢。”
“為什么?”李治,更加困惑了。
長孫無忌的眼中,閃爍著,屬于頂級權臣的,冰冷的智慧光芒。
“陛下封太子‘錄尚書事’,看似是給了他,無上的政權。但你想過沒有?從此以后,這大唐,所有,遞到陛下面前的奏疏,都要先經他之手。”
“那么,政令推行得好,百姓會感念是太子殿下,明察秋毫。”
“可一旦,政令出了半分差池,或者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引起了非議……”
長孫無忌冷笑一聲。
“……那,第一個要被天下人指責和唾罵的,又是誰?”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這便是你父皇的……帝王之術。”
李治,聽著舅父的剖析,只覺得自己還差得遠。
他終于明白了,父皇那看似矛盾的“恩寵”背后,所隱藏的深不見底的權謀。
“那……那我們,該怎么辦?”李治的聲音,帶上了一絲焦急,“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大哥他坐上那個位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