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悲哀在于她什么都知道,卻什么都做不了,她突然好像把小島做起來,等有錢了,島上老人有錢了,他們就可以像城里人一樣安心住在醫院里,不用吃熱水沖雞蛋當營養品,老人也不用每天守著土地看老天的臉色。
面對生病的時候,他們可以有選擇而不是接受,面對死亡,有拒絕的能力。
她唯一能做的,只是舉著易拉罐望著遠方一口口的將啤酒喝下去,直到把自己喝醉,才擁有了面對的勇氣,遠處的大海伴著微風吹,翻滾著層層波浪,好似不在平靜了。
后來發生了什么,安忘憂都不太記得了,就記得自己喝多了就睡了過去,胡妮妮只說她酒品很好,倒頭就睡了。
她不知道胡妮妮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她枕頭的shi意告訴她,昨晚應該沒有那么平靜。
垂死的氣息,縈繞于島的上空,混合著海浪發出的腥味,熏得讓人睜不開眼。
hi,我溫暖的朋友們
兩人收拾好就去煮早餐,上了桌才發現做多了,無意識做了三人份,可她倆都心照不宣的安靜吃著早餐,等吃完了去田里澆完水,安忘憂就帶著胡妮妮去了李強家。
四人就安家改造方案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討論,楊柳建議用白,營造那種圣托里尼的感覺,打造一個美學的建筑,對此安忘憂卻不太同意,她的意思可以用白色,但是一定要加入當地的文化元素,她們沒必要也沒能力造一個圣托里尼。
楊柳堅持之前的看法,小島并沒有太深厚的歷史,一個美的建筑遠遠大于所謂的為了文化而文化,安忘憂卻覺得畢竟后期吸引人流,肯定還是體驗本真文化最有生命力,討論會迅速變成了爭論會,楊柳看著柔弱卻格外堅持,從個人和視覺角度勸說著安忘憂為什么要這么做。
爭到最后,甚至開了兩罐啤酒,一包花生米都沒說服彼此。
兩大主力陷入僵持,決斷就到了另外兩個人手里。
拋開個人情感,其實胡妮妮更認可安忘憂的文化想法,畢竟一家公司出來的人,體系已經很根深蒂固了,雙方爭執不下,李強站出來說:“要不這樣,我們就地考察兩天,看看這座島到底值不值得專門做文化,好不好?”
聽到他的建議,爭執的三人立馬噤聲,點頭說好。
單純靠走去環島過于浪費時間,四人制定的策略是借助某種交通工具,然后環島粗略看一圈,就值得深究的文化和建筑、構筑物二次細致走訪,也比較合理和高效。
只是這個交通工具可難壞了他們,都是老人的島去哪里借四個輪子的車,而且這種路也不適合,東家問到西家,居然借出了四輛電瓶車。
安忘憂看著最后一輛的擁有者何叔,不解地說:“叔,你們要電瓶車干嘛,又騎不出去。”
“當時趕時髦,大家都買,而且說新能源下鄉,補貼力度特別大,也特別便宜,我們就好多家都買了,沒事騎著去海邊撿點海鮮,運回來也方便。”
“說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