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莞坐馬車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晃了小半個時辰才到那個壩上。
遠遠的就能看見宣河那奔騰的流水,泥沙把水裹挾成了黃色,盡管不在汛期,依舊急促翻滾著,人要是站近了看,總有一種要被吞噬掉的感覺。
大壩上面,許多竹子和木頭搭起來的支架,工人們正在上面敲敲打打。
這里面,有士兵,有百姓,他們赤裸著上身,走在用木架子搭好的橋上。
蘇璟一路給她們介紹自已的想法,蘇莞和蘇奕就認真聽。
如今的大壩已經初見雛形,等到完工至少還需要將近兩年的時間,每年汛期有兩個月,這兩個月時間是停建的,為了工人們的安全著想。
中游下游地區,他下達命令,讓官員們帶領著百姓,在宣河兩岸植樹造林。
上游地區每年汛期受災最嚴重,他便從其他地方的山里挖了樹過來,直接栽到上游兩岸。
樹木經過一年的適應,再加上兩岸不缺水,樹根便能在地下根深蒂固。
遠遠的看去,宣河對面的空地上面,已經人為移栽了密密麻麻的大樹,這可是大工程,全靠軍民齊心協力。
目的就是為了汛期來的時候,一發大水,能夠抵擋住沖擊和泥沙,附近的村子才能少受侵襲。
反正,老百姓們干活,朝廷不僅給減輕賦稅,還給發工錢,何樂不為?
這大水不是年年都有,但每隔幾年總有一次,一發就是毀滅性沖擊,兩岸百姓眼看著日子剛好過一點,又得重新開始,這就是為什么,歷代君王都十分苦惱這宣河水患的事情。
前頭,也有不少想干事實的,但經驗和理論知識還是太少。
蘇璟這邊,全靠自已的悟性,還有日夜不眠不休的研究,加上蘇莞給他列出的一系列措施,他才能有把握把這水患給遏制住。
看這架勢,隱約能窺見,以后這大壩建成,將是何等的氣勢磅礴?
它將會世世代代矗立于此,守護著兩岸的百姓不受水患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