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時間,說短不短,但是說長也不算很長,既然打算好了,蘇鳴便趕緊將《氣球》這首歌的完整版寫了下來,讓于雪熟悉這首歌。
不同于昨晚在頒獎典禮上現場用紙筆寫歌,蘇鳴這次選擇了電腦上的專業創作軟件,但他依舊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整首歌的詞曲。
之前見識過《浮夸》的誕生,楊青青和若妍對蘇鳴這種夸張的速度已經見怪不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看到完整版歌詞之后,楊青青和若妍對于這首歌的評價又提高了幾分。
正如蘇鳴之前所說,這首歌根本就不是什么口水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蘇鳴選擇讓于雪演唱這首歌,便相信于雪能唱好這首歌。
至于說于雪會不會像當初的陶婉會不會背刺自己,以蘇鳴對于雪的了解,覺得基本沒那個可能。
就算真的會背刺自己,蘇鳴也覺得無所謂。
第一,頒獎典禮上,于雪是俊峰唱片的藝人中,唯一一個為自己說話的。
其次,這首歌即便是蘇鳴選擇讓于雪演唱,但歌曲的版權依舊在蘇鳴這里,更何況蘇鳴依舊是這首歌的創作者。
說到版權,這也是楊青青作為蘇鳴的新老板,和蘇鳴簽約的合同內容之一。
說起來,雖然楊青青官宣蘇鳴加入自己公司,但簽約的事情,是等蘇鳴寫好這首《氣球》之后才進行的。
對于合同內容,可以說楊青青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不僅按照之前楊青青和公眾公布的那樣,直接大手一揮,給了蘇鳴新成立的音樂部總監的職務以及職務內的最大權限。
而且就歌曲分成以及版權歸屬問題,也都是給予了蘇鳴最大的利益。
還有一點,讓蘇鳴意外的是,所謂的音樂部門,原來并非楊青青臨時起意。
而更像是楊青青公司籌劃已久,開辟的新業務部分,大廈內的兩層樓,都是蘇鳴音樂部的。
大概了解了一下,部門的核心業務團隊包括三個。
一個是藝人管理部,負責發掘、簽約藝人,協調音樂制作方向,充當藝人與公司之間的橋梁,策劃藝人發展路線。
這個自然不用蘇鳴操心,當然如果有蘇鳴覺得有潛力的歌手,楊青青也會安排人想辦法挖過來簽約。
第二個就是音樂制作部,這也是蘇鳴之后的主戰場!
包括制作人、編曲團隊,負責作曲、編曲、錄音監制,還有錄音工程團隊,他們的工作是管理錄音棚、音效處理、混音和母帶制作。
還有詞曲創作團隊,提供原創歌曲或定制化歌詞。
第三,則是版權與法務部:管理音樂版權(如與版權代理機構合作)、處理合同、版稅分配等等。
其他的幾個團隊,則是負責運營與市場,比如以后的演出、采訪、發歌、宣傳等等等等。
還有數據分析、v以及海報制作的視覺、財務行政的支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