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這股精神力。
蘇問心在文海中臨摹完“玉不琢”后,又再接再厲,臨摹下了“不成器”三字。
“大功告成從明天開始,就可以開始臨摹論語了!”
三字經有一千多字,但他傳授出去的僅到“幼不學,老何為?”。
再臨摹后面的字,已經沒有意義了
另外,經過近一個月的蘊釀,知曉并通讀了三字經的人,已經達到了三四十人。
都是他學生們口手相傳,傳授給了他們的兄弟姐妹們。
能給他提供的文氣,也水漲船高,達到了兩絲。
這便是,一人獨享一道文運的好處,越往后面,人數越多只會越加恐怖。
不過,若是之后有文人無意間,發現了這篇文章,并開始臨摹,他的文氣分成,將會降為八成。
若是文人多了起來,最終會一直降至半成以內。
這還是因為他是首位臨摹人,不然只會和普通文人一樣,依靠自身實力,與天下所有人分成那95成文運。
又是半個月過去。
期間,蘇問心在一次散步的過程中,在路邊收養了個孤兒,不過十歲出頭,便喪父喪母。
蘇問心看他可憐,便把他帶回來問心塾,還給他取了一個新名字。
狗剩兒變成了止戈,全名蘇止戈。
院內。
蘇問心獨自將浸泡了半月之久的麻,樹皮,竹皮取出。
分別洗凈后,切成碎末,讓顧清羽搗成泥漿。
院子里,曬板放在抄紙池邊上。
那是蘇問心特地找來工匠,一起出圖紙,專門做出來的造紙工具。
小院里不斷傳來“哐哐哐”的聲音。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明天就可以開始抄紙曬板了。
蘇止戈在一旁拿著竹筒,好奇問道:“問心哥哥,你這是在干嗎呀?”
蘇問心拍了拍蘇止戈的腦袋,笑道:“大人的事情,小孩少打聽?!?/p>
當天下午。
一則消息,在小鎮里沸沸揚揚的傳開。
隔壁的小池縣,昨晚被臨水澤里的水妖襲擊,城池已破,現在正有大量難民向錦安城的方向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