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勇家看到的被召魂的小孩開始,到后來所遇到樁樁件件微不足道卻又反常的事情——房梁上的魯班術、電視新聞報道中、池塘里打撈不上來的尸體、開工不順后又轉運的建筑工地……諸多種種,串聯起來只有一個答案。
袁祈瞳孔中偶爾有透過車窗忽明忽暗的光,他問趙樂:“你聽說過魯班打生樁嗎?”
趙樂:“啊?什么樁?沒有啊。”他毫不避諱自己的短板,“我對于你們人類這些五行八卦之類的都不是很了解。”
正在開車的紀寧抬了下眼皮。
袁祈說:“不一樣的。”
車內暖和又舒服,袁祈忍不住犯困,半闔眼皮娓娓道:“打生樁,就是以活人獻祭,來祈求工程平安進行的一種邪術。”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據說秦始皇當年修筑長城就是以人為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來源于此。”
趙樂不能理解:“獻祭同類?”
袁祈點頭:“魯班祖師認為,在一處地方動土,會破壞風水,也會觸怒鬼神,因此在施工時會有意外頻頻發生。把活人葬在工地上,相當于是在獻祭鬼神,意外就會少發生。于是,被活埋的“生樁”,就成了該建筑的守護神,維護建筑的穩定,尤以童男童女最佳。”
趙樂點評:“你們還真會糟蹋祖師爺。”
袁祈噗呲笑了,“人嘛,總要為自己惡欲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那他……”趙樂扭頭朝后看了一眼,“就是被獻祭的祭品。”
連他都覺著悲哀,在當下法治社會的年代,明靈都得按章程辦事不敢有一絲逾越,有些人竟然因為封建迷信去殘害同類,就跟披著人皮的惡鬼無異。
正在開車的紀寧突然冷不丁低語:“祭品。”
袁祈以為他沒聽懂,回應說:“是啊,為了別人的利益被強行殺害的祭品。”
他通過后視鏡看紀寧,發覺他眼中濃釀著深深的憂傷。
袁祈不動聲色收回目光挪向窗外,如果紀寧是明靈的話,按照先前對于年代的推測,他極可能是青銅器,夏末至春秋早期,青銅器種類主要為祭祀和禮器……
他一定見過很多次殺生和鮮血淋漓的頭顱,自己的話,是不是不經意觸動了對方的沉疴。
紀寧先把趙樂送去局里,隨即帶著袁祈回自己的住的山上。從文物局離開后,一路上再沒說話。
袁祈因為心里想著他剛才的眼神,睡意松了些,在車開進山后,主動開口打破安靜,問:“紀組,你為什么要住這么遠,平常買個菜都不方便吧。”
紀寧把著方向盤,在車身細微的顛簸中清淡說:“習慣了。”
“嗯……”袁祈想了想又道:“你先前不是說要找人嗎,你住這么偏遠怎么找。”
氣氛再次陷入沉默,紀寧竟然沒有搭腔,不知過了多久,就在袁祈以為自己把天聊死了的時候,前排紀寧:“嗯。”
袁祈:“……”
這套路我懂,他的聲帶又丟了。
車開到門口平地上,李明猛地睜開眼睛,豁然起身差點撞上袁祈下巴,直勾勾盯向前方。
袁祈不知道他為什么突然激動,循著目光看去,透過前方明亮的擋風玻璃,一輪月亮正掛在松樹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