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虬島·基隆港——
凜冽的北風卷起浪花,拍打著嶄新的石砌碼頭。三年前還只是倭寇盤踞的荒僻海灣,如今已變成了一座繁忙的海軍基地。
高聳的燈塔指引著進出港口的戰艦,岸上的倉庫區堆滿了來自大夏的物資,遠處的炮臺如同猛獸的獠牙,森然指向海面。
我站在“定遠號”的艦橋上,望著港口內整齊停泊的艦隊,心潮澎湃。
十二艘“鎮海級”主力戰艦、三十余艘改裝戰船、十五艘補給艦——這是大夏三百年來集結的最強大海上力量。桅桿上獵獵作響的玄色龍旗,無聲地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陛下,最后一批補給已裝船。”陳芝兒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地登上艦橋,“全軍將士集結完畢,只待陛下令下!”
我微微頷首,目光投向東北方向的海平線。那里,是此行的終極目標——倭國本土。
三年前的那場臺州海戰,雖然重創了倭寇水師,卻未能根除禍患。倭國新任幕府將軍豐臣秀吉不僅拒絕認輸,反而變本加厲,勾結西洋勢力,重建海軍。去年更悍然入侵朝鮮,妄圖以朝鮮為跳板,再次進犯大夏。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鮮使節到了嗎?”我問道。
“已在議事廳等候。”唐若雪輕聲回應。她如今執掌海政司,統籌此次遠征的外交與后勤,眉宇間多了幾分沉穩干練。
議事廳內,朝鮮使臣鄭澈伏地跪拜,聲音哽咽:
“下國小臣,叩見天朝皇帝陛下!倭寇肆虐朝鮮,生靈涂炭,懇請陛下速發天兵,救民水火!”
我親手扶起這位兩鬢斑白的老臣:“鄭卿請起。倭寇惡行,朕已盡知。此來正是要與貴國水師合兵一處,共誅此獠!”
鄭澈老淚縱橫:“陛下天恩!我王已命李舜臣將軍集結水師,隨時策應天兵!”
李舜臣!我心中一震。這位朝鮮歷史上的抗倭名將,如今將成為我的盟友。歷史的因緣,有時就是如此奇妙。
“甚好。”我展開海圖,“朕擬兵分兩路:主力艦隊直搗倭國長崎,摧毀其海軍根基;另派一支偏師北上,配合李將軍解朝鮮之圍。待倭國水師覆滅,其陸師必成甕中之鱉!”
眾將齊聲應諾,眼中燃起戰意。
——三日后·東海——
“定遠號”率領的龐大艦隊劈波斬浪,向東疾馳。我站在艦橋上,感受著腳下這艘鋼鐵巨獸的力量。雖然還未實現蒸汽動力,但“鎮海級”戰艦的風帆設計已臻化境,順風時速度絲毫不遜于倭寇的快船。
“報——!”瞭望哨突然高呼,“前方發現倭寇巡邏船隊!約十五艘,正向我方靠近!”
陳芝兒立刻進入戰斗狀態:“全軍戒備!傳令各艦,按預定陣型展開!”
我舉起千里鏡,果然看到遠處海平面上出現一片帆影。倭寇顯然也發現了我們,正慌亂地調整隊形。
“陛下,要全殲嗎?”拓跋宏摩拳擦掌。這些年他潛心研究海戰,已成為大夏首屈一指的水師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