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仲秋
最近,姜溫枝在苦苦思索一個課題:朋友和同學(xué)的界限是什么?
可以隨時聊天分享生活的,叫朋友。
譬如今天食堂哪個菜好吃,窗外晚霞很好看,明天有雨你不要騎車,主任家兒子數(shù)學(xué)考了一百分,他逢人就吹噓自己基因好,雖然他兒子才上大班等等。
而同學(xué),還是不在一個班的同學(xué),就只能利用課間的機(jī)會,偶然在走廊上碰個面,或點(diǎn)頭微笑或擦肩而過。
拿到“傅池嶼朋友”身份牌的姜溫枝,覺得自己完全沒有享受到她應(yīng)該有的待遇。
不在一個班,真的太不方便了!
雖說她在一班傅池嶼在三班,離得并不遠(yuǎn),可這就像隔了一條銀河。
碰個面可太難了。
不,還不如人家牛郎織女呢!
好歹人家平時能遙遙相望,一年還能圓滿一番,可姜溫枝只能借著課間去廁所的由頭,頻繁路過三班門口。
腳步放到最緩,透過窗戶能瞥到傅池嶼和其他男生玩鬧就不錯了。
有時能遇上三班男生聚集在走廊聊天,可一群人的形勢下,姜溫枝根本沒勇氣和傅池嶼打招呼。
只低頭快速路過,余光都不敢亂瞟。
她每天除了學(xué)習(xí),就只多喝水,這樣課間還能多跑兩趟廁所。
上了高中后,同學(xué)之間的小圈子更加明顯。不管男生女生,都抱團(tuán),和誰一起玩兒一起吃飯都是固定的。
姜溫枝并不覺得形單影只是種孤獨(dú),反倒很享受這樣的自在。
她的同桌是個比她還沉默的小姑娘,叫許寧蔓。長得小巧玲瓏,性子怯怯諾諾的,不大愛說話。
兩人坐一起倒是挺祥和,平時交流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