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了三次雨天飛行訓練后,李干正式決定,增加雨天空中加油訓練。
科目名稱為低氣象條件下空中加受油。
顧名思義,不但受油機要訓練,加油機也要訓練。
大力空軍基地的氣象臺總工叫劉元,是大校正師級技術軍官,國內有名的軍事氣象專家。
因為大力空軍基地氣象臺是全軍的基干氣象臺,級別為副師級,是國家級氣象臺,建在金陵山上。
劉元把未來七天的天氣預測報告拿過來,面見李干。
看了報告后,李干開門見山地說,“劉總,我打算組織幾次惡劣天氣偵測,主要針對太平洋海洋氣候?!?/p>
“我想你們抽調精干人員,隨我們的機組一起執行這項任務?!?/p>
劉元欣喜道,“李旅長,我是求之不得。天氣預測這塊,我們起步比較晚,積累很少,許多癥候情況下的數據是空白的?!?/p>
“尤其是對太平洋海域的氣候,我們的臺風預測,早期都需要依靠國外的氣象臺。我國現在的海岸線是從赤道開始向北延伸到了北極,縱穿整個北半球。”
“如果我們不能自己早期預測天氣,后面很多事情都會受制于人。去年東南地區遭遇強臺風,這個預測信息是美國部署在菲律賓的氣象臺提供的,我們還做不到遠距離的預測。”
顯而易見,劉元的格局不局限在部隊,而是放在了國家層面。
李干知道去年的強臺風,給東南沿海地區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其中,光是福港,就有二十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0多億東大幣。
如果能夠提前預測到,做了充分的防臺抗臺準備,是完全可以避免許多損失的。
部隊氣象臺要為地方的天氣預測提供幫助,這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劉元和地方氣象部門交流頗多,非常清楚國家天氣預測當前的情況。
作為人民子弟兵,劉元心里面有多著急可想而知。
美國人為了研究風暴,派飛機飛進臺風眼,在里面跟著臺風移動的速度,在臺風眼里繞圈進行偵測,獲取了大量的數據。
臺風眼里是沒有風的,難就難在穿過臺風區進入臺風眼。
無疑,這是拎著腦袋搞研究。
李干準備做的就是類似的穿越研究,得真正地飛到惡劣天氣里,才能得到最為準確的天氣數據。
你得搞清楚臺風是怎樣形成的,各種數據如何變化,又是哪些數據影響了臺風的走向和強度變化。
這些數據,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里都屬于絕密信息。
李干當即道,“我們的運-9交付使用了,換言之,我們有可靠的飛機執行此類任務?!?/p>
“劉總,我需要你組織一組人,技術過硬、政治可靠的一組技術人員,隨同我們的機組人員出海執行天氣偵測任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