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之于社會和國家的價值,往往才是這個人所存在的真正意義所在。
尤其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向來就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說。
在封建王朝,一個君王或大臣,不管生前做過多少荒唐事或者評價有多不端,只要他最終是以“殉國”的方式結束一生,那么后代歷史對他的評價都會提上一個檔次。
哪怕到了近現代,多少已經移民國外的華人華僑,寧愿散盡家財,也要為祖國的抗戰和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像后世短視頻興起時,一個非常讓人熱血沸騰的梗,街頭采訪年輕人,要是戰爭來臨,怕不怕上戰場去打日本鬼子。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干脆利落地答道“打小日本,那還猶豫什么?打日本死了,族譜都能單開一頁”。
由此足可見,中國人愛好和平不喜歡戰爭,但是卻從來不畏懼戰爭,甚至有一種“病態”榮譽感,追求為保衛國家而犧牲。
厲教授作為新中國后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一直以來的理想,也都是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前段時間的期貨獲利,讓他激情澎湃,看到了一條,可以快速為國家賺取外匯的捷徑。
這可是足足讓他激動得,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的,腦海當中一直都在模擬著,如何操作,如何賺錢。
可是今天……
所以美好的幻想,都在一瞬間破滅了。
也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厲教授才從之前那個“為期貨而癲狂”的狀態當中,恢復回理智的心態。
在劉秘書接通電話的這一瞬間,厲教授腦海當中,不斷回想著,從自己被召到這個任務組,聽到林火旺這個名字第一次開始。
似乎每一次,林火旺都是對的,連老人家都是非常信任他的建議和想法。
自己等人,當時還不服氣,差點釀成了大錯。
從頭到尾,林火旺就沒有錯過,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抵得上多少大型工廠多少年的利潤了。
……
“首長,吉省那邊說,林火旺同志已經離開吉省,在前往港島的飛機上了。”
小劉秘書有點遺憾地說道。
“這樣啊!那就等等再說,等他到了港島,安排他和霍先生見個面。”
老人家點點頭,說道。
但是,小劉秘書又補充了一句,說道:“不過,錢書記辦公室那邊說,林火旺同志在上飛機之前,留下了一個信封。
說如果是我們中央這邊有急事打電話過來,就拆開信封,把里面的話讀給我們聽。
首長,你說……我們這算不算是急事呢?要不要讓辦公室的同志,打開信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