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明軒回頭看了眼顧硯,頓了頓,點頭:“剛剛聽說。”
“阿囡是個大而化之的性子,宋允要是只挑她禮數疏忽的毛病,她不會放在心上,可宋允得寸進尺,挑剔起她兩個阿姐。”顧硯呵呵哂笑了幾聲,“阿囡幾個阿姐是她的逆鱗。我的逆鱗是阿囡。要不是阿囡極力勸阻,我的脾氣你是知道的。”
龐明軒緊靠在輪椅背上,沒說話。
顧硯也不說話了。
沉默中走了七八步,龐明軒開口道:“家父讓我好好讀書是為了修身養性,我讀書長進了學問,心性上竟是寸步未進,還請世子爺見諒。”
“就沖你這幾句話,你這心性就不是寸步未進。”顧硯露出微笑。
“世子爺夸獎了,世子爺和從前大不一樣,都說睿親王府福澤深厚,確實如此。”龐明軒看了眼顧硯。
睿親王府祖蔭深厚,江南更是睿親王府的福地,這是這一陣子他阿爹時不時就要感嘆的話。確實如此。
“那里清凈,咱們到那里說說話吧。”顧硯指著湖中亭子笑道。
“好。”
推著龐明軒的小廝將龐明軒推進湖中亭,垂手退到岸上。
龐明軒看向顧硯。
“這些年來,建樂城里會文最頻繁的就數江南士子了,這其中,又以兩浙路士子最為同氣連枝。”顧硯看著湖中隨風搖曳的荷花荷葉。
龐明軒微露驚訝。
“在建樂城的兩浙路士子,每個月都能從會館領到些銀子,逢年過節有江南土儀,冬天有炭錢,夏天有買冰的錢,日子好過得很。”顧硯接著道。
“六部里的江南籍官員也比其他人寬裕。”龐明軒有點明了顧硯的來意了。
“若只是作養文氣,倒也沒什么。”顧硯拖著尾音,看向龐明軒。
“我聽家父說起過這位東溪先生,說是在江南文壇人望極高。”龐明軒也看著顧硯。
“聽說禮部在議重開高蹈丘園(高蹈:隱士,丘園:家鄉。就是舉薦隱士高人)科,要舉薦宋允入仕。”顧硯慢慢搖著折扇。
“世子爺有什么打算?”龐明軒沉默片刻,問道。
“人望二字最難,我打算試試。”顧硯收了折扇。
“世子爺放心。”龐明軒欠身致意。
“睿親王府福澤深厚,龐家也一樣祖蔭厚重,余澤綿長。大公子經此大變,這份長進不亞于我。恭喜。”顧硯微微頷首。
“世子爺過獎了。”龐明軒苦笑嘆氣。
“不必送。”顧硯大步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