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皇帝,我是匈奴費曼單于。”費曼不會講大庸語言,這些都是身邊會大庸語言的翻譯給翻譯的。
展煜對費曼單于很是客氣,先是簡單寒暄了幾句才進入正題。
“如果大庸皇帝愿意嫁公主和親,單于愿意同大庸皇室結下兩姓之好,簽下百年互不相犯的和平條約。”費曼單于嘰里呱啦一頓講,翻譯翻譯道。
“當然,單于也是有條件的。大庸必須無償歸還王庭,同時每年還要給五萬兩白銀、絹十萬匹、茶葉……這些算作歲賜。”
展煜聽了匈奴的條件,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道:“容朕考慮一下。”
散朝后,展煜把幾位信任的大臣招到御書房商量此事。其中就有梅成溫。
梅成溫幾乎立刻道:“圣人,臣覺得此事可行。雖然目前為止看似咱們大庸占上峰,但是過往的經驗告訴咱們匈奴的實力不可小覷。若是不同意和談,激怒了費曼單于,費曼單于不管不顧徹底反撲,到時候兩軍交戰,死傷無數,不知道又有多少戍邊軍或者大庸無辜百姓死在戰爭中。”
戶部尚書附和道:“圣人,和親能換取大庸和匈奴百年和平,值得啊。”
“可是現在是我方占有大好局勢,憑什么還要給歲賜?”左相不贊同道。
“歲賜,聽名字就知道是咱們大庸賞賜給匈奴的。賜,何為賜?上位者對下位者那是賜。說明在匈奴和大庸的關系中,大庸才是那個上位者。就好比大庸每年不一樣往地方財政撥款,匈奴接受了歲賜,就等同于大庸的附屬。只一點點錢財就能讓匈奴成為大庸的附屬,何樂不為?”
“梅成溫,你腦子沒病吧,你在胡說八道什么呢!”左相沒忍住氣的罵了人。
“本官一心為大庸和百姓著想,哪里不對左相可以指出來。”
“哪里都不對,狗屁不通!”
梅成溫同左相吵了起來,最后被展煜壓下去。
左相一針見血,“圣人,臣不贊同。無論如何美化,起怎樣看似高貴的名字,歲賜的本質都是進貢。”
梅成溫對圣人拱手行禮,“圣人,臣絕對沒有半分私心。為表示誠心,臣推薦七公主去和親。”
這下展煜、梅成溫連同殿內人都愣住了。原因無他,七公主是四皇子的親妹妹,也就是梅成溫的親外孫女。
光桿單于
匈奴沒了
展煜到了最后也沒有定下來,
豐州城到底什么情況展煜不知道,占了匈奴王庭,損失有多大,
能否支撐費曼單于的反撲這些展煜都不清楚。
邴溫故確有奏折匯報這件事情,但是據邴溫故奏折上而言,若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其實是非常好的一個結果,
好到可以稱呼為奇跡。而奇跡之所以被稱為奇跡,就是因為它本身代表著不可能發生。
作為大庸圣人,
展煜見過太多好大喜功,故而謊報軍情者。這些人同樣把自己或者戰役描述得神話一樣,任何人聽后都覺得是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