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幽州大建設”不就搞出來了。
八月中秋之后,劉徹就催促這些定下來的子弟出發,莫要耽擱時間。
同時,為了防止他們路上出意外,劉徹還派了一支羽林衛護送他們到幽州,算是補償。
將要開發幽州的“開荒郎君們”:……
同時跟隨他們一起出動的,還有各家各戶準備的上千輛行李馬車跟隨一起啟動,浩浩蕩蕩的一大片,看著都快趕上出征的規模了。
劉瑤看了看規模,覺得讓這群人在幽州待個一兩年,憑借這些人家里人的關切和財力,恐怕長安到幽州的大道就能修出來了。
但是這些馬車來回來折騰幾次,這路應該就能壓實在了。
……
劉瑤讓這些人去幽州,磨練他們只是其中一個小目的,重要的是,還是讓他們能幫上劉據,就算在幽州擺爛,他們也要在幽州生活,為了不讓自己活的太苦,還是要在幽州消費,怎么都有用處。
而且既然是“幽州大建設運動”,肯定不會讓這些人覺得歸途無期,劉瑤建議劉據根據幽州本地的情況,設立一個“打分”,比如,開荒一頃良田得一分,修水庫得兩分、修橋一分、一里城墻一分、殺敵一分……
賺滿一百分或者一千分就可以離開幽州,榮歸故里。
劉徹聽說后,也提了一些建議,劉瑤整合完畢后,就讓人送到幽州。
劉據與身邊幕僚商量了一下,劉徹羅列的那些,他們不敢改,劉瑤提的那些,略微增減,順便設立了積分榜,每旬都貼心地公布結果,積分最高的前三面有獎勵。
劉瑤聽說后,嘆為觀止,這后面她可沒有教,古人的智慧果然不能小看。
自家弟弟看來不用太擔心。
……
十月,劉瑤得到消息,她之前懸賞的占城稻找到了,已經火速帶回中原,作物習性與劉瑤所找一致,據找到的人所說,是他們從一個部落那里找到的,因為當地沒有邦國,只有夷人部落,不通教化,又不知語言,為此雙方進行了兩次爭斗,各有損傷,對方傷亡二百余人,他們傷亡五人,基本全殲對方的戰斗力,最后對方臣服,表示愿意歸順大漢。
劉瑤:……
以現在的時間,越南在大漢人的眼里,說句“不通教化的夷人”已經是客氣,沒說“野人”算好了。
而且她懷疑也可能因為語言不通,滅了對方的“國”,他們并不自知,畢竟這個世界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像大漢這樣千萬人,西域千人都能成國,挪到東南亞,村子規模的國也許也有呢。
不管如何,若真是占城稻,南方的糧食就能更充足一些了。
沒想到,這還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啊!
年底的時候,劉瑤讓人將帶回來的占城稻送往嶺南地區培育,分別在南海郡、合蒲郡設立良禾署進行新稻種培育。
至于幽州,往年除非發生禍事,長安的百姓甚少知道幽州的事情。
現如今,太子劉據去了幽州,朝中達官顯貴大多有子弟送往幽州幫助太子建設幽州,幽州的消息就越發多了,一舉一動都牽絆著朝野不少人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