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哆哆嗦嗦指了柴火下的地窖,僅半個時辰不到下面的五百斤糧食,一百斤蔬菜都被搶走了。
她苦苦哀求才換來半袋子小米,估摸有二十斤的模樣。
家里也被這群人翻找的破破爛爛,“僅有”的二兩銀子也被搶去。
半晌后,胡同里傳來了一片哀嚎聲,被搶的不止馮青一家,可能留后手的人家卻不多。
百姓聽說是首富帶著其余富商地主當了叛徒,放敵人進城禍害百姓,都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又聽聞城主自己跑了也是一頓咒罵。
馮青在心里算計著,大概得將媛娘送出去。她覺得自己留在城里還有用但媛娘跟在身邊一定會束手束腳,是時候讓她去慕春那里躲一躲了……!
慕春那邊再過五日便有人去老地方等著傳信兒,到時候她直接將媛娘送出城外與那小李兄弟去投奔慕春即可。
想到這,馮青腦門上的川字便散開了,這日子過的好好的,怎就忽然成了“階下囚”?
哎,真是世事難料!
慕春每一次派人去萬柳城打探,或者采買東西的時候都會約定好下次的時間。
大概一個月一次的頻率,有時候是自己去有時候是小李去,無論是萬柳城的消息還是粗鹽鐵器,總會混到一些絕不空手回去。
慕春一直關注這邊的動靜,早就拜托馮青準備了幾把連弩留著對付敵人。
馮青對連弩一知半解完全沒有頭緒,還是慕春使勁回想自己從前在“便宜師傅”那里看到的古籍,那老秀才就愛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可他只在張家村住了三年便不知去向,慕春小時候還以為他很可憐,時不時的偷了家里的豬尾巴給他送去。
后來她一直懷疑那“便宜師傅”是瞧上自家的豬圈,才與她家做的鄰居。
那時她主動去肉攤子上干活,也是為了養活那個連門都不出的怪人。
要說他怎么就跟慕春關系近的,這事還得從一根豬尾巴說起……!
不過在慕春十三歲的時候,老秀才留下一封書信便沒了去向。由于這人不經常出門村里人大多對他沒什么印象,只知道是個有些古怪的落地秀才,有些年紀且不愛說話。
可慕春卻知道他就愛吃豬尾巴,每次她提了豬尾巴上門,小老頭的眼睛都帶著少見的亮光。
便會樂呵呵的將自己的家底都掏出來,畫本子,故事書,人物傳記,地域風俗,一堆有趣的書籍與筆墨紙硯。
慕春閑暇的時候,就會抱著書籍歪在老秀才家的搖椅上度過一兩個時辰。
如今想來仿若是上輩子的事情,老秀才并沒有刻意的去教給慕春什么。
慕春家里有兩個讀書人,她橫豎也識得幾個大字,只是碰到不理解的詞句時才會去問他。
而老秀才開了堤壩一般滔滔不絕的講個沒完,從西頭講到東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來一圈。
慕春覺得他定然是這時候將言語都說完了,平日里才懶得多說一句話。不過對于那些自己沒見過的沒聽過的奇聞軼事她非常感興趣,就好像在聽說書先生講故事一般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