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zousi蠶種的方式是,假裝自己是絲綢商人,要采購他們的絲綢。然后再將偷偷弄到的蠶種卷在成卷的絲綢里,一般就算是收過路費,又或者檢查出口商品,也不會把已經卷好的絲綢攤開——最多就是扯開一部分,看看是哪個檔次的貨色,方便根據其價格收錢。
蠶種是破繭的蠶交尾后,產在紙上的。這些紙會被避光存放,預備著來年保溫催種、育蠶。現在,卷在絲綢里的蠶種當然也是一張張的小紙片,而這些紙片上的小黑點點,就是一顆顆的蠶種了。
一邊檢視這些蠶種,勒布倫夫人就一邊說著此行了解到的春夏兩季養蠶繅絲:“……其實應該最好記錄下來的,但我們擔心如果遇到檢查,那會成為我們的罪證,所以只是記在了腦子里。還好,我們有幾個人,互相印證,不太用擔心記錯。”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明了養蠶繅絲全過程,這次可比之前夏彭捷他們說的詳細多了。基本上用的一些器具他們都記錄了下來,不管那影不影響養蠶繅絲,打算先照著做就是了。至于說養蠶的時間節點、氣候條件等,那更是重中之重,一點兒都不能有差!
夏彭捷等人聽得很仔細,還一邊聽,一邊拿出一本小冊子,仔細對照——這個小冊子就是當初記錄路易莎所說養蠶繅絲技術的,現在對照勒布倫夫人他們在羅蘭西和東方觀察所得,相似度那是極高的!
夏彭捷為勒布倫夫人解釋了這是什么:“太子妃殿下是一個對工商業抱著開放態度的貴族,很樂意幫助阿烏尼奧絲織業發展起來。更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知道養蠶繅絲的技術,不過她知道的似乎是絲國的方法,所以對我們不一定適用。”
“她將絲國養蠶繅絲的方法告訴了我們,讓我們對照你們從羅蘭西帶回來的方法,參考使用。”
勒布倫夫人也非常驚訝,一個貴婦人會做針線活兒,會紡織,都不奇怪。但到了養蠶繅絲這一步,這就絕對不是她們的活兒了,就連要表現簡樸的貴婦人,也不會做到那份上。而當勒布倫夫人聽人讀了小冊子上的一條條,她就更驚訝了(她不識字,只能讓別人讀給她聽)!
因為大部分都是能對上的,足以說明其準確性,真不是瞎說的啊!至于說不太一樣的部分,也很容易看出,是因為絲國的氣候等和羅蘭西不一樣,而羅蘭西養蠶繅絲的農戶在經年累月的實踐后,根據經驗做出了改變。
另外,還有一些不一樣,想一想就知道了,充滿了巧思,應該會比羅蘭西的工藝更好用、更有效率!
“真了不起,太子妃殿下居然連這樣的事兒也知道,就算是那些學者老爺,學到的、知道的也不會是養蠶繅絲什么的吧。”勒布倫夫人連聲稱贊,還說道:“有一些工序,其實我是不明白的,只不過看到了羅蘭西的養蠶人是那樣做的而已。但太子妃殿下完全解釋了一些做法背后的原因,這就讓我們更容易吃透這上面的技術了。”
換個地方后,就靠一比一還原,復制一地的某個技術是很難的,而且就算完全復制,結果也可能不如意。但如果了解了很多操作背后的原理,能夠活學活用,那就算不是一比一還原,說不定也能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結果。
雖然之前就覺得路易莎說的都應該是真的,但現在和羅蘭西的技術相互印證,并得到勒布倫夫人這樣的‘專業人士’認可之后,夏彭捷這些人才真正放下心來——于是,這個時候,一些準備工作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做了。
首先就是種植桑樹,過去阿烏尼奧已經種植了一些桑樹,算上一些可以摻著喂養桑蠶的雜樹,當時覺得起步階段這些應該夠了。
但經過路易莎的‘加油鼓勁’,大家對阿烏尼奧未來的絲織業更有信心了。索性植樹的成本也不高(此時種樹基本就是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在古代,多數都是不值一提的),就決定抓緊時間多種一些。
明年試養桑蠶,規模肯定不大,不需要考慮桑葉不夠的問題。如果一切順利,試養成功,后年就可以擴大規模了。不過養蠶戶的增加需要時間,預計后年,乃至大后年,過去成林的桑林都是夠用。
至于再之后,現在大規模種植的桑苗至少是可以開始摘葉了,也不用擔心桑葉成為養蠶的限制——正好,冬天天氣冷的時候,就是種植桑苗的好時候呢!過去阿烏尼奧種了幾年的桑樹,對此也算是有經驗了。
阿烏尼奧這個地方說起來倒還挺適合種桑樹的,雖然桑樹是那種不太挑土壤、氣候的樹種,適應性很強,但它還是有‘偏好’的。一般來說,桑樹喜光,適宜溫暖shi潤的環境,耐寒耐旱,但不能受澇。所以種植桑樹的地區陽光充足,水源充沛,土地能排能灌,這是最適合的。
這不是巧了嗎?阿烏尼奧就完美符合其種植要求。本身,阿烏尼奧就離地中海不遠了(這里離地中海港口城市馬薩利亞就八十多公里而已),屬于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所以桑樹生長旺盛期,陽光什么的完全不用擔心!
其次,阿烏尼奧是一座山城,位于多姆山上,同時跟前還流經一條流量不低的羅納河。
要知道,‘阿烏尼奧’這個城市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大風’,另一個是‘河神’,前者說得通是因為阿烏尼奧是山城,風很大這是事實。后者則是因為地處羅納河邊上,有這么一條重要河流,城市名和河流扯上關系,邏輯上也很通順。
又因為阿烏尼奧歷史悠久、地處要害,很早就開發出來了,人們從羅納河引水灌溉,修建了遍布多姆山的灌溉設施——灌溉非常方便,而作為山地,排水就更簡單了,根本不怕澇!
這大概也是之前阿烏尼奧種植桑樹極為順利的原因吧,好像隨便種種就長成林了……種植業就是這樣的,很多時候再精細的打理,也比不過自然稟賦適合。
除了種桑樹,夏彭捷等人還要自己準備養蠶繅絲需要的蠶房、設備等。畢竟一開始,農戶是不可能自發養蠶的,他們并不具備養蠶繅絲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了解這個東西,根本不會費時費力到這種不明前景的東西上。只有證明這是能讓他們掙到錢的東西,他們才會加入進來。
這樣一番忙碌不必細說,等到來年春天,阿烏尼奧的絲織業這又兵分兩路。一路就在本地,按照弄到的技術開始試養桑蠶。一路則去東方采購生絲,畢竟不能單指望試養桑蠶成功(其實就算成功,量也是不夠的,試養能養多少?),要是不成功,還是得用東方來的生絲織綢的。
采購生絲那一隊人馬沒什么可說的,這是每年都要做的事了。只有一件事不同于往年,今年他們還被要求收購一些廢蠶繭、次等蠶繭,這是預備要生產制作絲綿被了——路易莎每年制作絲綿被,是讓別人捎帶來的綿兜子,量始終有限,不過本來就只要夠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