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路易莎是答應了隨他采購玻璃鏡,但采購玻璃鏡具體也是有不同的說法的。就像之前喬瓦尼他們來采購玻璃鏡,販賣到東方去,不也過來談條件了嗎?
之后就是談具體的了,也是是因為赫茲爾之前的表現不錯,路易莎沒有敷衍他。便將當初給喬瓦尼那些進出口商人的條件,直接給了他。
沒有給更好的,這一方面是,在大家的認知中,赫茲爾始終是異教徒,太過優待他容易引起不滿。這種不滿不會對著路易莎來,但海蓮娜可能會因此惹上麻煩,畢竟大家都知道赫茲爾是她的‘老朋友’,也認定路易莎給予其優待是看她的面子——某種意義上,這也沒錯。
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合理的策略,給赫茲爾更好的條件,他會不會一下壓倒喬瓦尼他們呢?到時候路易莎難道要將玻璃鏡在東方的生意,完全維系在赫茲爾一個不熟的外國人身上嗎?而且憑什么呢,玻璃鏡又不愁賣,隨隨便便給了太好的條件,這可是犧牲了自家利益!
哪怕路易莎不是很在意這一點兒,說不定伯爵也不樂意呢!
赫茲爾還有一些細節想爭取,路易莎便讓他和制鏡工坊的人去談。剩下還能談的都是制鏡工坊自己就能決定的小事了,不用路易莎親自出馬,更何況她看海蓮娜的情面,很多細節還真不好錙銖必較……與其那樣,還不如讓手下的人去談。
赫茲爾走后,路易莎看那數量不算少的禮物,想了想對海蓮娜說:“這都是真正的東方貨,你挑選一些作為紀念吧……你是希臘人不錯,可從小在君士坦丁堡那邊長大,其實那邊才更像是你的故鄉……”
也不只是海蓮娜,海蓮娜挑完了,路易莎又讓其他人挑。完了后,路易莎見還剩下一些優質的東方肥皂(這是所有禮物中數量最多的一個了),反正自己也用不著這個,就給每個女仆也送了兩塊。
她仔細看著外表硬化、顏色黯淡、摸起來干裂粗糙的硬肥皂,說道:“你們平常用的硬肥皂和這個相比,哪個比較好?”
侍女們互相看看,還是海蓮娜首先說道:“當然是這個好,赫茲爾是為了給您送禮,才挑出了最好的。用的原料是最優質的,陳化的時間也不長不短……有人認為這種優質硬肥皂要陳化越久越好,這其實就不懂行了……”
海蓮娜年少時一直生活在東方,又是個‘煉金術士’,對這些當然是很懂的,說起來頭頭是道。
路易莎也能理解她的意思,這種硬肥皂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風干’硬化的,而且堿值也的確需要時間才能降下來,所以一定階段內是放得越久越好用。可是超過了這一階段就不是這樣了,要知道哪怕是后世,再是能保質的東西,如糖、鹽、酒,也是有自己的保質期的!
所以,皂當然也是。
當然了,以皂的物質組成,保質期理論上會很長。但那是現代生產的肥皂,此時生產的肥皂雜質可不少,相應的保質期也就短很多了……
所以原料這種明擺著的評價標準先不說,陳化的時間‘不長不短’,還真的挺重要的。
看著這樣的硬肥皂,路易莎忽然想到了什么,問海蓮娜:“你會制造肥皂嗎?我是說,這種硬肥皂……等等,這些硬肥皂完全是從東方進口,我們本土是只能生產軟肥皂,是嗎?”
路易莎過去還真沒有特意思考過這個問題,她知道硬肥皂是更為優質的‘東方肥皂’,大家都說那是東方進口來的。但那對她只是個模糊概念,事實上,她都不確定硬肥皂是不是本土完全不能造——這不是她孤陋寡聞,而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很難有準確答案。
就像大家叫精油‘東方香水’,大多為東方進口而來。但實際上,現在本土也能生產不少精油,叫‘東方香水’更多是一種習慣。另外,大概也是這樣方便本土精油商冒充舶來品,抬高身價吧。就像后世一些華夏品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喜歡給自家品牌取一個很外國化的名字。
路易莎過去沒有追根究底,這個問題當然就沒有得到過準確答案——當然,就算她追根究底,也不見得能有準確答案。說不定就在西方世界的某個角落里,有人制造出了硬肥皂。而為了獨享冒充‘東方肥皂’的巨大利潤,人家根本不往外說的!
“制造肥皂?我沒有做過,但見過……并不復雜,多試幾次應該能行?!焙I從刃r候隨父親參觀過肥皂工坊,事后還將制皂流程記在了筆記里(此時的學者這樣很常見,畢竟這時候又沒有搜索引擎,甚至連圖書館都非常罕有,全世界就那么幾座,還不是人人都能進的,所以他們都堅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東方,制造肥皂的技術并不怎么外傳,但也說不上多保密。就像很多工坊那樣,學徒想要學到東西也有障礙要跨,但有資本的商人想要進軍這一行,難度已經不在‘技術’上了,有錢就能雇到懂技術的工人?!?/p>
海蓮娜回憶著小時候的事兒,這也是他們父女輕易就能進工坊參觀的原因之一。而就算有些藏著的細節,她作為一個‘煉金術士’也能一下猜個八九不離十,這樣再試驗幾次,估計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硬肥皂是不是只能從東方進口,這我不太確定。我是說,或許在靠近東方的地區,能夠便宜地獲取制造硬肥皂所需要的油料等原料的話,是有可能制造東方肥皂的——硬肥皂從東方進口,除了技術傳播難、慢之外,也有東方盛產各種油料,優質的原料也很便宜的原因?!焙I從扔行┻t疑地回答。
路易莎又追問了具體的制皂流程,這才知道,相較于本土軟肥皂常用的各種油脂,主要是動物脂肪,東方肥皂只用植物油。其中最主要是橄欖油,另外還會輔助添加一些月桂油。用月桂油主要是看重它附加的一些功效,就像后世洗滌用品里添加各種成分,聲稱殺菌止癢、嫩滑肌膚等。
橄欖油這種油料,在本土是相對較貴的油料了,尤其是在遠離南方地中海沿岸后,出產較少,那就更貴了。只是個人食用還好,作為一種原料用于制作肥皂的話,用量大的驚人,其較貴的價格就是大問題了。
眾所周知,生產原料的貴,和最終商品的貴是兩回事。這就像后世的人們,知道某個大宗原料的價格,會覺得這東西這么便宜,怎么最終成品就那么貴了呢——初始端和終端顯然不能用同一套價格標準!真要是生產原料很貴,反應在最終商品上,往往是倍數擴大的。
而在東方,也就是西亞那一帶,橄欖油就要尋常多了。那里的橄欖隨處可見,因為氣候等各方面條件適宜,產量大而品質優。
這就讓當地的肥皂生產商能夠以比較低的價格獲取極為優質的原材料……說實話,包括肥皂、香料油等在內,不少以‘油’為原料的商品,都是在那片土地上先興盛起來,不是沒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