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為花期和其他原因,做不到換花30次,那至少也得到10次以上。”
“這樣制成的香膏已經非常香了,直接使用也可以。但如果一定要得到精油,這些油脂就得在最高濃度的蒸餾酒中攪拌、浸泡——之后得等,等到天氣轉冷,冷到足夠凍住油脂,而不會讓蒸餾酒結凍。再將油脂與蒸餾酒的混合物過濾,得到香氣濃郁的蒸餾酒,這其實是精油與蒸餾酒混合了。”
“如果有條件的話,得到的精油和蒸餾酒的混合物,還可以在更低溫度下冷凍一次,但依舊要保證不能讓蒸餾酒結凍。這樣可以確保絕對不會有油脂殘留,讓使用香水的人覺得油膩。”
“其實我覺得,這樣得到的精油酊劑直接使用就好了,本來精油也很少有直接用的。都會混合其他油脂做成香膏或香料油,再不然和蒸餾酒等混合,制成酊劑……如果非要精油,蒸發掉酒精也非常容易。”
路易莎說的脂吸法制取精油,有些步驟大衛和阿爾貝并不理解原理。但聽路易莎說的言之鑿鑿、很有條理,就覺得這件事很靠譜。
當然,親眼見到實物最有說服力,路易莎留下了需要換花的抹油板。大衛和阿爾貝就讓人按照路易莎說的,每天更換玫瑰花瓣。才換過了幾次,他們就覺得和市面上賣的最普通的玫瑰香膏香氣濃度差不多了,而且還更清新純粹,沒什么雜味。
他們不知道,這是因為路易莎煉制油脂的時候有講究,而且做了更好的除味。再者,脂吸法得到的香膏,是直接吸附了完整的花香弧。吸附香味的時候,產生花香的細胞甚至都還活著呢!自然格外清新純粹,除了稍淡了一些,和一朵新鮮的玫瑰花也沒什么不同了。
這就是脂吸法的優勢所在,沒有物理的、化學的原因破壞花香物質,截取的也不是某一刻的味道,而是花開過程中全部的味道都吸附了……在路易莎上輩子那會兒,最高級的精油制取法,要么是脂吸法,要么是模仿脂吸法原理的‘頂空氣動吸附法’。
之所以要搞模仿脂吸法的‘頂空氣動吸附法’,主要還是脂吸法太費人工了!以工業社會的人工費用,實在太貴!即使是把生產放到人工便宜的地區,那也遭不住……畢竟現代社會,再便宜的人工也有一個底線。而連底線都沒有的地方,說實在的,也不適合搞任何生產經營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路易莎上輩子那會兒,工業生產中已經沒有真正的脂吸法應用了,都是家庭自制才會用一下脂吸法。
打著脂吸法招牌的精油,如果沒有撒謊的話,用的是‘浸漬法’制取。浸漬法是用液態油脂浸泡花朵,然后加熱到50到70度的樣子,中間要像脂吸法一樣更換花材——原理差不多,只不過有加熱工序,效率會高不少。加上更換花材拿抄網過濾就行,人工就用的少很多了。
‘浸漬法’取得的精油,品質也很高了,但還是比不上脂吸法。因為加熱還是會破壞一些花香物質,即使這個加熱溫度已經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了。另外,完全浸泡花朵,其實還阻礙了花朵的呼吸作用,又影響了吸附花開過程中完整的花香弧。
甚至,脂吸法提取精油,針對大部分材料,尤其是氣質型鮮花,制取率還要高出不少。嗯,這也算是調香界的一個劃分法,將花材分為了氣質型和體質型,包括玫瑰、茉莉、晚香玉、梔子花、蘭花、梅花等,都屬于氣質型。
其中晚香玉最夸張,脂吸法比蒸餾法(現代那種可以進行復蒸的條件),出油率高十幾倍啊!玫瑰沒那么夸張,脂吸法大約是水汽蒸餾法的3倍,能有萬分之九的出油率——當然,按照現在的算法,脂吸法可不止蒸餾的3倍,畢竟玫瑰精油萬分之三的提取率是在現代提取技術的基礎上達成的。
如今的蒸餾提取,能有萬分之一的出油率就算不錯了。
要說脂吸法各方面都完美,唯一的缺點就是費時費工,和工業時代的高效、標準完全相悖,人工成本真的太高了!
歷史上,脂吸法是17世紀左右,在法國南部被真正完善,形成產業的。當時的人工便宜,所以采用脂吸法一點兒壓力都沒有。現在路易莎的話,也是一樣的,甚至此時的人工成本只會比17世紀的法國更低!
穿越中世紀075
總之,
被擺在眼前的香膏說服的大衛和阿爾貝,選擇了相信路易莎關于新技術的說法,而沒有挨到精油真正被制取出來。
之所以這么著急,
一方面是路易莎給的壓力,她多少有些現代人的‘急性子’,要辦一件事,開始了就會很快。另一方面,
也是他們都明白,早加入、晚加入差別是很大的。
現在立刻加入,
就是核心層、自己人。要是等精油都制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