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部分農民選擇忍受,部分農民則選擇進城討生活——這兩個選擇都是有極限的,農民就算能忍受,能吃苦,鄉村需要的耕種人口也是有限的,土地就那么多。而城市同理,城市又哪來的那么多工作機會呢?
可以想象,最終必定會有一批人,鄉村容不下,城市活不下來,結果就是起義了。華夏有各種農民起義,西方雖然少見土地兼并導致的農民起義,但各種農民戰爭、城市暴動是從來不少的。
再者,就算最終的矛盾沒有通過起義這樣激烈的方式爆發開,到時候城市化程度太高,直接后果就是周邊糧食供應不足,要從更遠的地方弄來糧食。而如果不是像臨近北海,有便利海運和大糧倉可以利用的低地地區,這就意味著糧價要上天了。
總歸,就是一個生產力不足,養活不了這么多人口,馬爾薩斯要顯靈了的問題。
路易莎上輩子時,西方沒有在那個時期處處烽火,是因為‘黑死病’來了!黑死病殺死了2500萬人口,是當時西方世界總人口的13,等于是人為解決了原本非常尖銳的人地矛盾。就像華夏也是朝代交替之際,戰爭殺死了大量人口,同時戰爭結束,新的統治集團上臺,重新分配了土地。于是矛盾緩和,萬象更新,一切重新開始輪回。
在黑死病之前,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已經很糟糕了,仿佛一個火藥桶,隨時要炸。而黑死病偏偏就那么巧,那個時候出現了,像是一瓢涼水,澆在了火藥桶的引線上。雖然黑死病對當時的西方人都是噩夢,對那些死去的人更是殘酷。但對最后活下來的人,黑死病肆虐三年結束后,他們的生活確實變好了。
鄉村和城市都缺乏勞動人口,勞動力的待遇都有很大提升。至于說等下一次馬爾薩斯要顯靈的時候,新大陸已經被發現,人們開始了移民活動。海外的土地就像是一個泄洪區,給了實在活不下去的人一個選擇,這就降低了本土的矛盾沖突——那時,不是真正活不下去,也確實不會選擇出海去新大陸,死亡率太高了!
當下的情況,倒沒有到黑死病爆發前那種程度,但也不容樂觀就是了……
黑死病什么的先不說,路易莎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會不會爆發,如果要按照‘慣性’爆發,那也是半個世紀以后的事了。要阻止的話,就得改善此時糟糕的公共衛生情況、個人衛生習慣,還要點一波醫學的科技樹。
那些事,能夠做的話,路易莎也會嘗試去做。只是都急不來,一點一點來而已,就像她改造特魯瓦城,也可以看作是為這個目標開了一個頭了。
至于阻止馬爾薩斯顯靈,或者不那么高大上,解決當下人們的生計問題(至少是布魯多的人們),路易莎也是考慮過的——要從根子上解決,那得提高生產力,這個想想都覺得頭痛。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里做起。
發明紡織機,搞蒸汽機,掀起工業革命?路易莎就算用膝蓋想都知道,眼下工業革命的條件不成熟,哪來的那么大市場銷售工業化后生產的商品。另外,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從哪里來?歷史上的英國,是搞海外殖民才弄到了原材料生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的。
路易莎不可能也搞殖民吧?
路易莎能想到的,也就是引進一些高產農作物,推廣一些農業技術。像是用人糞堆肥,現在大家還愛用不用,只有送上門了才會用一下。將來隨著糧價攀高,又親眼見到了堆肥做肥料的好處,說不定還會愿意花錢買。那樣的話,倒是和華夏同步了。
嗯,增產的同時,還解決了一部分城市公共衛生問題。
農村糧食出產做增量,城市工作崗位也做增量——路易莎覺得,自己這些努力,是無法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的,只是一種‘小修小補’‘勉強維持’。但她也只能做到這些了,至于未來,那就‘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有點兒推卸責任?但她又有什么責任呢?作為穿越者,她對自己多少是有一些希望,甚至責任要求的。畢竟有些事她明明會做、明明能做,卻不做,她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可是,責任不可能無限擴大,變成所有她能想到的問題,都得去解決……
總之,當下如果能搞一個香水產業出來,也算是對增加城市工作崗位的一個小小嘗試吧。別看這是個小產業,比不上后世一些公認的,容納勞動力大戶,但好歹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呢。別的不說,搞出來了,養活幾個普羅萬這個級別的城市是沒問題的。
“馬上玫瑰園就要忙碌起來了啊。”路易莎看著大片的玫瑰花田,部分花朵已經含苞待放,感慨地說。
陪同她參觀玫瑰園的是大衛和阿爾貝,大衛謹慎地說:“是地,路易莎郡主,今年的玫瑰季開始的比往年遲了10天左右。原本最早的一批玫瑰,應該在五月初就開放的……可能和今年的雨水有些關系……”
“你們的玫瑰園一般種幾種玫瑰?”路易莎沒有打斷對方,直到對方說完了,才問對方。
“呃,這是阿爾貝家的玫瑰園。”大衛看了一眼阿爾貝,見他難得沒有說話的意思,才繼續說道:“我們普羅萬的玫瑰園,一般會栽種2、3種玫瑰,再加上刻意控制水肥之類,可以達到讓玫瑰分批開放的效果。從五月初開至九月初,期間連綿不斷,自然也產出不斷。”
“說到這里,還得感謝路易莎郡主您的祖先,當初的布魯多伯爵,從東方帶回了玫瑰花種。我們種的2、3種玫瑰種,必定有‘突厥薔薇’這一種。它的香氣是最出眾的,得到的玫瑰水和精油也是最理想的。”大衛還小小地恭維了路易莎一下。
中外都是一樣的,稱贊祖先其實就是恭維本人。
“‘突厥薔薇’啊……”路易莎以一種只有自己懂的語氣感嘆了一聲:“用來制作精油的話,‘突厥薔薇’的確是最好的。”
她去年來普羅萬的時候,雨果夫人也和她談到了巴爾扎克家的祖先,給普羅萬帶來了玫瑰花種。當時她一看花株,所謂‘突厥薔薇’,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馬士革玫瑰’么?也虧她雖然不種花,卻是個目標為調香師學院的香水愛好者,這才一眼認出了這種在精油界大名鼎鼎的花株。
“什么時候能夠見到玫瑰采摘,以及玫瑰水和玫瑰精油的生產呢?”路易莎轉頭詢問阿爾貝。這是他家的玫瑰園,這樣重要的生產安排,肯定是看他的。
阿爾貝再不著調,這種事關生產的大事肯定也是提前考慮清楚了的。所以路易莎一問,他不假思索就回答說:“原本預計是后日,后日開始
穿越中世紀074
雖然沒辦法現在就看到蒸餾玫瑰水和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