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帶著兒子一起去狩獵,這也是巴爾扎克伯爵的一大遺憾。
“獵鷹啊……”路易莎心里有些猶豫,但表面還是干脆地說:“太感謝您了,父親!”
就和下棋一樣,用獵鷹狩獵也是宮廷貴婦‘應(yīng)該’掌握的技能。但不同于下棋,在貴婦中間還算普及,只不過有人擅長,有人不擅長而已。用獵鷹狩獵,真的就是少數(shù)貴婦才會的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成本,下棋只要有一副棋具就可以了,貴婦們就算自己沒有,丈夫或者兒子也會有。而且棋具這種東西,有華麗昂貴的,也有相對樸素的,總歸負(fù)擔(dān)的起。
但獵鷹狩獵就不同了,培養(yǎng)獵鷹的開支要大得多,好的獵鷹就和名馬一樣價格高昂,這就讓很多小貴族無法參與了。
另一方面則是用獵鷹狩獵,要比下棋困難。下棋下的好不好另說,只是了解規(guī)則,然后和人對弈,本身是很簡單的。而獵鷹狩獵,要和獵鷹有一定默契,這本身就要克服不少障礙,包括心理障礙——不是所有人都能對一個具備攻擊性的動物安之若素的。
別說是爪子和喙都很尖利,野性也更明顯的鷹隼了,很多人被雞啄的時候都害怕呢!
這年頭也沒有個疫苗,路易莎很清楚這些動物的危險性。如果可以,她其實騎馬都不愿意學(xué)!看看中世紀(jì)的歷史吧,多少知名人物是墮馬死的?歷史上如勃艮
穿越中世紀(jì)035
刻板印象中,
西方古代夏天是不用冰,也不會用冰的。
這一方面是對西方古代民生水平的懷疑,另一方面也是覺得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天也不怎么熱,沒必要用冰——即使是現(xiàn)代,西方很多國家,家用空調(diào)也不普及,
就是因為氣候不同。
但實際并不是那樣,哪怕是就氣候論氣候,
西方也不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中一大圈的的地中海氣候,
特征就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呢!
所以事實上,從古羅馬起,西方就會在夏季用冰了。當(dāng)時的貴族甚至將夏天的冰塊作為一種特殊的禮物,彼此之間互相贈送。
據(jù)說最初是夏天從高山山頂采來冰雪,但顯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足夠高,
山巔有終年不化的冰雪,夏天還能去采。就算有,夏天要用的時候就得去采一次,成本也高的讓人流淚。所以很快人們也像華夏古人一樣學(xué)會了藏冰,只不過不是藏在冰窖里,而是在條件特別好的山洞。
山洞氣溫低,是天然的冰窖,還省了挖地窖的工,
所以當(dāng)時很快流行了起來。不過這樣私家用冰還是不夠方便,最后在家里挖地窖藏冰,也很自然地被‘發(fā)明’了。
之后發(fā)生的事就很熟悉了,
羅馬傾頹、蠻族入侵、文明劣化、技術(shù)退步……很多古羅馬有的東西都變得稀有,甚至完全消失。藏冰這件事也一樣,一方面是藏冰的技術(shù)變得少有人知,另一方面,就算是貴族也沒多少人還具備那個財力。
這很正常,即便是華夏,也是宋代以后‘冰’才進(jìn)入尋常百姓家的。雖然這個‘尋常百姓家’,指的也是小富之家。更多的普通人,也就是夏天偶爾在冷飲店吃點兒冰……
原本布魯多宮廷是沒有藏冰的做法的,應(yīng)該說,此時除了環(huán)地中海邊緣一圈,其他地區(qū)‘藏冰’都絕跡了。這既是因為環(huán)地中海邊緣一圈,羅馬的遺產(chǎn)保留比較多,也是因為夏天炎熱干燥的氣候讓他們對‘冰’更有需求。
要知道,布魯多捏他自‘法蘭西’。而歷史上的法蘭西,開始食用類似于‘刨冰’之類的冷飲,還是意大利的‘凱瑟琳·德·美第奇’嫁到法蘭西王室,這才帶來的。可想而知,此前夏天的冰,就算真的有用處(譬如給食物保鮮),也不會出現(xiàn)在貴族眼前。
而貴族統(tǒng)治的時代,不出現(xiàn)在貴族眼前的,就沒有多少普及、推動的‘動力’了。
路易莎對藏冰,做法是跳過冰窖,直接在城堡堡場挖冰井。這也算是‘黑科技’了……而挖好了冰井,就要趁著圣誕節(jié)前后最冷的這段時間取冰。
取冰的目的地是山中干凈的河湖里——特魯瓦城堡建在山脊,但這座山顯然不夠高,至少不夠叫山巔冰雪終年不化。取冰的話,只能去河湖里取‘現(xiàn)凍’的。而之所以要在山中河湖取,是因為山里水源干凈,也是因為山里氣溫低,能凍出更厚的冰塊。
厚一些的冰塊化的慢,這樣才能堅持到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