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再想,后期自己如此放縱節度使,是不是那時候朝堂對大唐邊境的掌控已經失控。
“可是想清楚節度使失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武則天再次問李隆基。
其實也是在問自己,通過神跡的學習,武則天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誤。
【咱們來做一組數據的對比。
在唐肅宗李亨時期,吐蕃一共向大唐發起了四次攻擊,西北地區三次、關中腹地一次。
在唐代宗李豫時期,吐蕃對大唐發起的攻擊多達三十多次,西北地區十多次次、西域三次、關中腹地十多次。
可見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間面臨多嚴重的外患,而大唐的兵力要應對這些外患已經足夠吃力,根本沒有余力再應對唐朝內部的矛盾。
所以唐代宗李豫對于節度使的妥協更偏向于被逼無奈。】
蜀
看著觸目驚心的數據,阿斗越發覺得唐代宗李豫不容易。
“果真新舊唐書對他的評價是中肯的,這種局面若換成我,怕不是滅國。”阿斗道,他特別有自知之明。
【雖然唐代宗李豫對節度使妥協,但是并不意味著放棄抵抗,接下來咱們看看唐代宗李豫妥協的這些年都干了什么事。】
【首先唐代宗李豫流放了宦官程元振,
算是解了眾臣之怒。
但是隨后他又重用了宦官魚朝恩,因為吐蕃攻陷長安之時,唐代宗李豫身邊只有有宦官魚朝恩率兵勤王。
站在唐代宗李豫的角度,宦官魚朝恩起碼真心護主。】
唐代宗,
唐殿
聽到自己后續繼續任用宦官,
唐代宗李豫無奈的嘆氣,
若身邊有忠心的大臣自己何必任用宦官。
唐代宗李豫心里清楚的很,
只有宦官的利益和自己是一致的,重用宦官不過為了集中手中的權利皇權罷了。
不過,
聽神跡所述大將郭子儀如此忠心,唐代宗李豫心中想法有所改變。
若有人可用,哪個帝王愿意讓宦官專政呢。
【長安之功后,宦官魚朝恩被封為天下觀軍容使,并掌管京師神策軍。
神策軍是繼安史之亂后朝堂軍的核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