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接著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聽了這么久的神跡,朱瞻基的心里年齡真是聽一次長一次,如今在朱瞻基身上再也見不到屬于青少年時期“清澈的愚蠢”。
【正常人應該都覺得熊廷弼沒有責任,畢竟作為大將手下沒兵,所有兵力都在王化貞手上,丟盔棄甲逃跑的是王化貞,而叛徒孫得功還是是王化貞的心腹。
如此罪過,若是按照大明法律王化貞理應處死,將兵權交給王化貞的兵部尚書張鶴鳴也難逃,還有當初極力推薦王化貞的內閣都跑不了。
因此東林黨打算把罪名栽贓到熊廷弼身上,同時保住兵部尚書張鶴鳴。
天啟二年四月朝廷會審熊廷弼時,東林黨一如既往的顛倒黑白,別的他們或許不行,但是推卸責任則是相當的厲害。
他們指責熊廷弼故意不救廣寧,若他能夠帶著剩下的士兵殺回廣寧或者固守右屯,定會反敗為勝。
甚至還有不要臉的左都御史鄒元直接質問熊廷弼他為什么不愿意去死。】
一個個嘴角嫌惡的卡通大臣出現在天幕中,他們一個個掐著腰,頭上幾個大字,“都是你的錯,你為什么不死!”
“反敗為勝個屁!你怎么不去死!!!”朱高煦忍不住罵人,“你們行你們自己怎么不上!!!”
朱高煦被這些文臣氣的不行不行,這群該死的文人,干什么全憑一張嘴!!
“沒想當大明也不拿將士的命當命。”趙匡美感嘆。
這次趙匡美雖然沒點名道姓,但是一個“也”字用的相當的恰當。
趙匡胤…
【明朝的這些士大夫們的確沒有拿士兵的明當命,也不把武將當做自己的同僚,而是把他們當做自己晉升的工具而已。
為了政治目的他們可以隨便犧牲將士的生命,總之大義都是他們的,犧牲都是別人的。
若是贏了,那功勞便都是文臣的,若是輸了便立馬甩鍋,武將不行沒有誓死抵抗,話語權都在文臣的手上。
從明末的幾次大戰中便能看出,他們明明看不懂拘束卻以大義催促將領進攻,不管前線人的死活,戰敗后在后方指揮的文臣基本沒啥懲罰。
正因為如此,武將離心,到了明末朝堂已經指揮不了武將,這些都是后話,咱們講明朝最后一任皇帝的時候再說。】
“文官誤國,文官誤國啊!”朱佑樘錘著自己心口窩,想自己當年是如此的信任文官。
“父皇,倒不至于一桿子打死一船人,不論文官武官總有以朝堂為重的好官。”朱厚照明顯成熟了很多,不在是之前的叛逆少年。
“像是王守仁雖是文臣,但的確是可用之才。”朱厚照道,“還有后世的張居正。”
朱佑樘點點頭,“為父方才氣惱而已。”
【有點跑題了,咱們接著方才得話題,若只是東林黨也就罷了,閹黨也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