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熜通過大禮儀之爭升為首輔,再到夏言因為大禮儀之爭得嘉靖帝朱厚熜重用,朝堂的風氣漸變,嚴嵩也察覺到了這股風氣。
于是他借著自己是夏言同鄉這層關系,使勁的巴結夏言,事實證明巴結是有用的。
嘉靖十五年夏言入閣,雖然排在首輔李時后面,但實際是夏言說了算,于此同時,巴結夏言的嚴嵩因為夏言舉薦,成了禮部尚書。】
唐
聽神跡所述,唐太宗李世民基本可以確認自對朋黨之爭的理解是對的。
面上看,大明皇帝分裂的文官集團加強了皇權,但長此以往黨派斗爭,朝堂內部烏煙瘴氣,官員只知諂媚爭斗不再以江山社稷為重,終釀成亡國之患。
內斗是無效內耗,內耗了自己壯大了外族。
【嚴嵩嘗到了巴結的甜頭開始進一步諂媚,這次他諂媚的不是夏言而是嘉靖帝朱厚熜。
咱們之前說過,嘉靖二十年后,朱厚熜的心態發生了巨大改變。
而夏言登上權力的巔峰后,文人氣骨盡顯,不再是之前的委曲求全討好朱厚熜,并且膽大的敢越矩行事,比如嘉靖二十一年,夏言在朱厚熜力保郭勛的情況下仍舊弄死了郭勛。
并且對朱厚熜的態度傲慢起來,咱們舉幾個例子看看。】
【朱厚熜去拜顯陵,就是他爹和他娘合葬的墓地,拜完后嚴嵩讓官員們上表稱賀,但夏言攔著不讓。
朱厚熜巡視大峪山,夏言遲到,氣的朱厚熜直接罷免他的官職,等氣消了又讓他官復原職。
朱厚熜給官員們發道家的香葉冠,夏言根本不帶,而且在寫青詞上也開始怠慢。
在朱厚熜眼中,原來那個聽話的夏言已經不在了,于是他幾次敲打,幾次罷免夏言又幾次讓他官復原職。】
天幕中出現卡通的朱厚熜還有夏言,只見朱厚熜手中拿著肉骨頭,一會給夏言一會不給。
【相比于夏言的“飄”,嚴嵩可是盡心盡力的巴結朱厚熜,認真的寫青詞,把朱厚熜賜給他的香葉冠當寶貝。
如此的嚴嵩正是朱厚熜所需要的,于是他開始重用嚴嵩打擊夏言,平衡雙方勢力。
直到河套之議,夏言主張收復河套之地以解決蒙古的侵犯,嚴嵩終于找到機會扳倒夏言。】
聽著內閣之間斗爭來都爭去,朱厚照的眉頭就沒松開過,特別神跡提到河套之地時,朱厚照有種不祥的預感。
“明朝的邊防如何?”朱厚照求問神跡。
【和明武宗時期相比,嘉靖時期的邊境可不太平,北方有蒙古來襲,南方有猖狂的倭寇,咱們具體來看看。
嘉靖十七年,蒙古深入河套,明軍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