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賦之外的收入占比少到可以不計。
茶稅竟然才占比不到一成。
要知道當時中國的茶葉是多么的緊俏,怎么肯定就這么點稅?
為什么呢?因為大明壓根就沒有關稅,為啥沒有關稅呢?
貿易都沒有要什么關稅!】
“關稅???”朱高煦又懵了,啥是關稅??
【而且一直持續到隆慶年間1567年明政府才開始意識到不對。
明朝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
大家算算,到這已經過去了百年。
然而隆慶年間雖然開放了海禁,開始了貿易,但是明朝依然沒什么關稅收入?!?/p>
朱棣???
朱高熾???
【不是政策不對,而是這時候已經是明朝的晚期了,說白了皇帝說的已經不算了。
特別是利益既得者的沿海縉紳,這些縉紳士族在海貿與商貿中賺錢賺盆滿缽滿,當然不肯讓政府來抽。
沿海縉紳咱們放在后面說,也是讓明朝經濟崩潰的原因之一?!?/p>
【說白了,賺錢真的要趁早,特別是在大好局勢下?!?/p>
【朱高熾】:大好局勢??
【鄭和下西洋后的萬國朝貢正是大好局勢。】
這下朱棣和朱高熾整不明白了,之前神跡不是說了,下西洋后的朝貢是賠本賺吆喝么,如今怎么又說是大好局勢???
朱棣眉頭緊鎖,
之前聽神跡所述,他已經做好放棄讓萬朝來明的打算。
明太宗朱棣原本還沒覺的,自打看了國庫的賬本,又聽神跡分析了這么半天,
此時的明太宗朱棣覺的大明是窮,
真的窮。
只讓鄭和下西洋去賺錢,
不讓西方國家過來占他們大明的便宜,
如此他們大明不至于窮困而亡。
要說明太宗朱棣雖然武斷了些,但真到了和大明國運之事,
他還是很愿意學習。
不過他思考了半天,卻不能領悟大明在貿易上到底有什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