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天幕上可沒出現兒子的心聲呀!”朱高煦指著天幕,干干凈凈,沒一條心聲的天幕。
“說話也算。”朱棣道。
“您開始可沒講說話也算呀。”朱高煦急眼了。
“這大明,誰說了算?”朱棣問朱高煦。
“自然是爹您說了算。”朱高煦想都沒想回道。
“六遍。”朱棣道。
朱高煦……
【若只因這個原因就遷都,未免太小看心有宏圖大志的永樂大帝朱棣。
咱們一起分析分析靖難之役后明太宗朱棣面臨得如何的困境,才讓他如此執著的遷都。
寧愿遭受天譴,也要天子守國門。】
朱高熾見天幕上“天子守國門”這幾個大字時,心底還是帶著對他爹朱棣的崇拜。
【首先靖難之役后,打破了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對邊境的布局。
之前咱們就分析過,大明邊境的壓力很大。
蒙古雖被打敗,但野心還在,北有瓦剌、韃靼還有兀良哈,原本的邊境是由朱元璋的兒子們鎮守。
可靖難之役,朱棣自己成了皇帝,其他的藩王兄弟也不可能再重用,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且,靖難之役這場內戰讓明兵力大降,折損了不少大將。
問題來了,那該由誰駐守邊境?】
【朱高煦】:我呀!
“二哥,你可是忘了你死皮賴臉的不離京了?云南你都不去你還能去駐守邊境?”朱高燧靈魂發問。
最后朱高燧又輕聲說了句,“八遍。”
聽到神跡分析,朱高熾眉頭微皺。
朱棣則輕嘆一口氣,神跡所述全中他心中所想。
【并且,自宋朝以來,北方已經失守兩百多年,這兩百年多全都由外族統治。
文化的侵蝕是根深蒂固,不是說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這也是為何邊境多叛亂的原因之一。
不說北方的百姓,就連朝堂的官員,一提到北方就會想到外族,覺的是外族之地。
可想而知官員如此,其他的百姓又如何想,若放任不管,南北方定會再次分裂。
如何掌控北方,又是一大難題,且是相當棘手的難題。】
宋。
“哥!哥!神跡又提到咱們大宋了,果真,神跡講什么都要提一嘴咱們大宋。”趙匡美轉頭看向趙匡胤。
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