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十多個水利項目,自李世民登基,前前后后已經修建了二十多年。】
楊堅想起之前神跡所說,他兒子楊廣修運河只用幾個月,后世唐朝皇帝竟用了二十多年。
楊堅嘆氣,但心里還是向著楊廣,起碼修運河是對的。
【除此之外,
唐太宗李世民還沿用隋朝的義倉制度,所謂家里有糧,心底不慌。
豐年的時候豐收,自然要為災年的時候做準備,
義倉的作用就顯現出來。
義倉制度算的上最早的糧食儲備的雛形,
可見古人的智慧。】
聽到神跡提到自己的義倉制度,
楊堅帶著一絲絲驕傲,
后朝小兒竟然還在沿用自己的制度,這說明自己是多么英明。
想到這里,
楊堅不由的嘆氣,后世小兒還能繼承自己的衣缽,為何他家的血脈就不能。
明明也開鑿運河,明明也去征戰擴土,明明…
越想,
楊堅越覺得其實他兒楊廣做的不差,
只要節儉一些,
只要步子不要脈的那么大,
說不定隋朝不會二代而亡。
楊堅的思路再一次偏了,“宣太子回朝。”
楊堅下旨,
讓被貶去修長城的楊廣回來。
已經磨煉了三年,
想必他這個兒子已經知道民間疾苦,
且有神跡在前,
大隋的命運定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