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是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的總稱。
古籍中記載三峽長達(dá)七百里,實際距離不到五百里。
趙安水路并進(jìn)拿下巫縣后,又親率大軍啃下了夔門這個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地。
當(dāng)他的兵鋒直指白帝城時,守軍自知大勢已去,舉城而降。
由此,趙家軍開創(chuàng)了前無古人的壯舉,成功逆流而戰(zhàn),穿過三峽天險!
這也引發(fā)了一系列連鎖反應(yīng)。
趙安和蔡奉在萬州會師后,原本正在此地猛攻的吐蕃和渾國兵馬嚇得魂飛魄散,連夜西逃。
他立即讓趙大餅和呂三更各率兵馬前去追擊。
既然來了,那么自然要讓他們永遠(yuǎn)留在巴蜀!
隨著他以王師從萬州逆流而上,再奪江州,南到南川,北到合川、廣安、達(dá)州、閬中、巴中、萬源的靖軍皆是舉城而降。
血屠衛(wèi)奉命直取成都。
成都南北的樂山、眉山、德陽、綿州、江油等地迅速歸附。
就是從大散關(guān)回撤的一萬五千精銳,也沒有聽從齊老二的在進(jìn)入蜀地之后燒了沿途的棧道,而是投向了血屠衛(wèi)。
成都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
巴蜀似乎一夜變天。
聽著來自各地的捷報,樊英望著趙安出神道:“師父,弟子現(xiàn)在總算明白你為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要從三峽攻打巴蜀了!”
“穿過三峽,則巴蜀可定,而且極利于你接下來對此地的經(jīng)略。最近弟子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聽到百姓將趙家軍視為天兵天將,更是奉你為天命之主,心悅誠服!”
見趙安只是神秘一笑,小竹蹙眉道:“對于中原王朝而言,經(jīng)略巴蜀尤為重要,這里既是天府之國,也是生亂之地。樊將軍說得很對啊,你為何是這個神情?難道說你逆流而戰(zhàn),還有其他用意?”
“反正俺是看不出來。”
蔡奉撓頭道:“不過俺知道,滅蜀之戰(zhàn)打得真是痛快!比俺預(yù)想中的順利多了,打鄭國估計都沒這么順利!”
“這看起來很難打的反倒變得這么容易,王爺就是王爺,總是能夠讓俺們所有人把眼睛睜得跟駝鈴一樣!”
“哈哈哈……”
趙安開懷大笑道:“這次你也做得很好,今后本王倒是要看看,誰還說你有勇無謀。其實剛才樊將軍說得沒錯,我是想通過打穿三峽來震懾巴蜀,隨后再施以懷柔之策,讓巴蜀百姓盡快歸心,也便于今后的治理!”
“只是大江和大河一樣,都是黃金通道!三峽天險一直影響著中原和巴蜀的商貿(mào)往來,我也是想通過此舉打出一條商道來,徹底貫通大江上中下游的水運,向天下商賈證明三門峽可征服,三峽亦是如此!”
信心比金子還重要。
他說一千,道一萬,都沒有這般帶給商賈的影響大。
讓他們不再畏懼三峽,將是巴蜀大興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
他們沒有合適的逆流商船?
那就用他的戰(zhàn)船改造!